特应性皮炎治疗的新观念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姚煦

(1)长疗程控制炎症治疗:研究发现,正常皮肤与特应性皮炎(AD)外观正常皮肤相比较,细胞增生明显。外观正常的AD皮肤局部表达的Th1型细胞因子、Th2型细胞因子和IL-22明显增高。AD治疗前后皮损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皮损内浸润的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Th1、Th2、Th22型细胞因子含量降低,但是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所以AD在缓解期仍需要进行维持治疗。所谓主动维持治疗是在AD皮损控制后,在既往皮损部位进行每周连续2日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酶抑制剂治疗。

(2)修复皮肤屏障是治疗根本:研究发现,AD患者外观正常皮肤和治疗后的皮肤仍存在皮肤屏障功能的异常,表现为角质层穿透性增加,经皮水丢失增加,角质层水化作用降低和pH值改变。同时表皮增殖和分化异常,细胞外贮水分子含量减低。皮肤屏障修复后,不仅能降低角质层的穿透性,还可以增加皮肤含水量和含脂量,增加皮肤菌群的多样性,降低皮肤pH值。

(3)免疫治疗及早开展: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机制是诱导过敏原特异性调节T细胞产生,从而抑制Th2型细胞免疫反应。针对一种过敏原进行脱敏,可下调对多种过敏原敏感的AD患者免疫反应和减轻临床症状。升高过敏原特异性IgG4水平,以阻断过敏原特异性IgE效应。

(4)营养支持很重要:AD的营养支持治疗包括维生素D治疗和益生菌治疗等。其中,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肠道菌群失调是AD患者的一个主要特征。由于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Th细胞因子活化,抑制Th2型反应,增强Th1型反应,以及上调Treg细胞和加速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修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by/14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