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虫咬性皮炎?
虫咬性皮炎,是指由螨虫、蚊子、蠓、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的皮炎。
共同特点是皮损处可见针尖大小咬痕,自觉瘙痒,严重程度与昆虫种类、数量和患者敏感性相关。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认为,传统上“丘疹样荨麻疹”就是节肢动物叮咬后发生的局部皮肤过敏和炎症反应,从病因学上属于虫咬皮炎。
得了虫咬性皮炎,表现为什么?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有时一家数人同时发病。
皮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表现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等,部分皮疹搔抓后呈现风团,但24小时内不消退。
病程长短不一,一般1周左右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但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至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次年又常发生。
自觉瘙痒,部分患者瘙痒明显,影响睡眠。
得了虫咬性皮炎,怎样治疗?
症状轻微者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即可,口服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皮损多、过敏反应严重、瘙痒剧烈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继发感染者可用抗生素。
怎样预防虫咬性皮炎?
注意个人防护和职业保护,避免接触宠物、家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更多科普,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