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养专题异位性皮肤炎洗澡用对方法可

在台湾10%以上的孩子有异位性皮肤炎困扰,医学研究发现,异位性皮肤炎患者角质层油脂较少、保水功能较差,就会使得肌肤干燥容易引起干痒,在抓痒时角质层剥落,一旦肌肤角质屏障被破坏就会引发一些免疫反应,导致皮肤炎发生。除此之外,异位性皮肤炎肤表,负责保护皮肤免于外在刺激的微生物群落Microbiome多样性低,因此坏菌变多比例失衡,使得肌肤容易干痒,当肌肤承受情绪压力、环境气候变化时,较无法正常保护肌肤而受到外界刺激,导致皮肤炎反复发生,致使搔痒状况恶性循环。

皮肤科医师表示:异位性皮肤炎完全根治的机率大约是50%,虽然就诊医治、做好清洁保湿及隔绝过敏原等防护措施,不能保证异位性皮肤炎不会复发,但能改善干燥问题,并降低恶化及复发频率。

大家都知道肌肤干燥就要擦乳液,而异位性皮肤炎的肌肤也需要擦乳液或使用保湿剂来照护,使肌肤保持在水润状态减少干痒机会,除此之外「洗澡」也是有学问的喔!除了慎选沐浴产品,注意水温与洗澡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洗澡时│不要洗太久

时间约在5-10分钟内完成,时间过长容易使角质层脱水,且过度的清洁容易造成皮肤刺激与紧绷,引起更严重的搔痒状况。

洗澡时│尽量以淋浴为主

当然还是可以泡澡,不过时间上尽量控制在5-10分钟,沐浴时间过长容易使角质层脱水。

洗澡时│水温要注意

水温尽量维持在37°C以下,过热的水会引发严重的搔痒。

洗澡时│减少刺激来源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较缺乏正常的肌肤屏障功能,洗澡巾、沐浴球、沐浴刷等清洁工具,容易使肌肤受到刺激而引发搔痒,所以这类的清洁工具应避免使用。

洗澡时│慎选沐浴产品

异位性皮肤炎肤表较缺乏负责保护皮肤免于外在刺激的微生物群落Microbiome,使得肌肤易受到外界刺激,而酵素、药皂、杀菌、抗菌…等沐浴产品容易使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失衡,就会使肌肤发炎状况恶化,因此若无医师指示则尽量避免使用喔!建议使用不含皂碱、香精、酒精的沐浴乳。

洗澡后│毛巾不摩擦

毛巾摩擦皮肤容易使肌肤受到刺激引发搔痒,建议使用棉质毛巾轻轻按压干即可。

洗澡后│15分钟内擦乳液

洗澡后,肌肤含水量非常高,把握15分钟的黄金时间涂抹乳液,藉由乳液的油脂协助将水分封存肌底。

洗澡后│乳液要慎选

尽量避开易造成刺激肌肤的成分,例如:羊毛脂、香精、酒精、杀菌剂的一般乳液。建议选择有经过医师临床皮肤测试的保湿剂或是异位性皮肤炎专用产品,每天全身涂抹1-2次。

以上是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每日最基本也最不可忽略的洗澡功课!注意水温与时间,乳液、沐浴乳要慎选,并依照医师指示按时使用药膏,一旦病情有恶化时,记得不要硬撑,赶紧寻求专业皮肤科医师的协助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hl/123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