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常用的15种中成药,值得收藏

皮肤瘙痒,是一种很难受的症状,常见于荨麻疹,慢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疾病中,中医常辨证,多因风、湿、热、血瘀等病邪引起;今天给大家总结下常用于皮肤瘙痒的相关中成药,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乌蛇止痒丸,本方由乌梢蛇(白酒炙)、防风、蛇床子、苦参、关黄柏、苍术(泡)、红参须、牡丹皮、蛇胆汁、人工牛黄、当归组成。具有养血祛风,燥湿止痒的功效。用于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瘾疹、风瘙痒,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时隐时现、瘙痒难忍,或皮肤瘙痒不止、皮肤干燥、无原发皮疹;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g(约20丸),一日3次。

舒肤止痒酊,本方由苦参、蛇床子、百部、地肤子、威灵仙、当归、冰片组成。具有活血祛风,除湿止痒的功效。用于缓解湿热血瘀所致的慢性湿疹,慢性皮炎,瘙痒病。

用法用量:一日2-3次,喷搽于患处。

克痒敏醑,本方由山乌龟,黄柏,三叉苦,白芷,重楼,细辛,毛麝香,荆芥,两面针,苦参,虎杖,蛇床子,九里香,冰片,薄荷脑,山苍子,钻骨风,地榆,水杨酸甲酯19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收敛止痒,消炎解毒的功效。用于急慢性湿疹、荨麻疹,虫咬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症。

用法用量:外用,搽患处,一天2到3次,或遵医嘱用药。

花蛇解痒片,本方由漆大姑、乌梢蛇、黄柏、金银花、连翘、全蝎、地肤子、牡丹皮、防风、荆芥、苍术、赤芍、皂角刺、黄芪、蛇床子、甘草组成。具有祛风清热,凉血止痒的功效。用于血热风盛证之瘙痒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用药。

除湿止痒软膏,本方由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萹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组成。具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外用,一日3-4次,涂抹患处。或遵医嘱用药。

荆肤止痒颗粒,本方由荆芥、地肤子、防风、野菊花、鱼腥草、茯苓、山楂(炒焦)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用于儿童风热型或湿热型丘疹性荨麻疹。症状可见脓疱疮、风团、水疱、瘙痒等。疗程3至6天。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6-14岁每次1袋,一日3次;3-5岁每次1袋,一日2次;1-2岁每次半袋,日3次;一岁以下每次半袋,一日2次。

除湿止痒洗液,本方由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萹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组成。具有清热除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外用,一日3-4次,涂抹患处;亦可用水稀释10倍后洗浴。

润燥止痒胶囊,本方由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组成。具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热毒蕴肤所致的痤疮肿痛,热结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2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防参止痒颗粒,本方由荆芥、防风、苦参、苍术、蝉蜕、牛蒡子、木通、当归、知母、生地黄、石膏、亚麻子、甘草组成。具有消风止痒、润燥生津的功效。用于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瘙痒症(血虚风燥型痒风)。

骨正筋柔,气血自流

明顺堂中医名医汇

温馨提示,因长春路修地铁从松白路不能右转,请在望胜路或金安路(三和百货)右转,走金辉路、振明路绕行过来。可以医院即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hl/137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