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愿世上不再有大头娃娃!不知大家还记得早在年的大头娃娃吗?那是婴儿食用劣质奶粉而造成的营养不良。而近日又报道出现了“新”的大头娃娃(图1),起因竟然是一款婴儿面霜。图1.大头娃娃的报道(来自科普博主魏老爸主页截图)据悉,某厂家在婴儿面霜中违规添加了大剂量、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长期大量使用就会出现多种明显的副作用。糖皮质激素(下文简称为激素)实际上是医学界非常重要的药物,有外用制剂,也有口服制剂。它有多重药理作用,不断地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与此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在皮肤科同样如此,大量的疾病都需要用激素,尤其是外用激素。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这种激素,激素不是毒药,唯有合理、规范、科学应用,才能扬长避短,让药物发挥正作用的同时尽量规避副作用。在此根据学术刊物上的文献资料汇总了规范外用激素的8条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知识能够有助于避免再次发生大头宝宝的悲剧。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出现皮肤问题,尤其是严重和反复的皮肤病时,有必要正规就医,一来是正确评估病情,减少误诊风险,二来是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减少误治风险。下列几类不当的情况都需要警惕,以免踩坑。1)警惕监护人的随意治疗:由于缺少对皮肤病的了解,很可能用的产品没有针对性。市面上涂涂抹抹的产品很多,炉甘石、氧化锌、红霉素、凡士林什么的,很多家庭都有,但它们并不能解决大部分的皮肤问题。2)警惕网红产品:如今什么都讲“网红”,需要警惕宣称“万精油”般的网红产品,国内有十滴水,国外有桃子水。治病不需要网红产品,好的药物不用宣传。3)警惕身边亲友的建议:非医学人士的建议可能有用,但也有风险。风险在于对疾病无法进行充分评估,更无法给出最佳的个体化建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普遍很复杂,普通人的经验可能不适合其他人。4)警惕药店销售人员:他们穿着像正规的药师,很多时候向你热情地推荐药物,实际上为的是自己的销售额。类似的,同样需要警惕其他利益相关人群给的医学建议,例如修脚店员、理发师、美容店员等。5)警惕“激素恐惧症”:互联网、媒体、亲友等持有过度的负面态度,这样对激素了解很片面,容易主观夸大激素的副作用,进而恐惧使用激素。这种不合理担心会导致治疗的依从性不好、疾病控制不到位、病情迁延、治疗走弯路、增加额外医疗费用。6)警惕用药“试一试”的心态:激素作用比较多,随意试用的话,可能会迅速掩盖皮肤病的表现,看上去似乎有好转,带来暂时性的好处。实际上不见得是用对了,这反而会增加后期的诊断和治疗的难度。2、必要的时候才用激素
外用激素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首次引入以来,已成为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中流砥柱。不过皮肤疾病上千种,治疗方案众多,激素只适合用于其中的一部分病种。下列情况适合在医生指导下考虑用激素:1)多种湿疹、皮炎,例如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疾病虽然是皮炎,但未必要激素治疗,可能会自愈,例如丘疹性肢端皮炎、轻微的虫咬皮炎。2)没有感染(例如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疾病。下列情况则不适于外用激素,除非有特殊的个体情况:1)荨麻疹。2)痤疮、玫瑰痤疮、口周皮炎。3)未经治疗的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例如脓疱疮、股癣、疣等。4)部分原因不明、诊断不明的皮肤问题。3、不用违规添加激素的产品
由于政策、监管和人心等原因,市面上很多不良产品有违规添加激素。误用、滥用激素的风险很大。普遍需要提高警惕(未必都是)的有下列产品:1)消字号产品:监管不严格,是违规添加激素的重灾地。其中一个伎俩是包装成“抑菌乳膏”,更明目张胆的是直接叫做“湿疹膏”。2)宣称0激素的产品:有时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3)宣称纯天然、纯植物的产品。4)宣称纯中药的药膏。5)名字起得非常标题党的:暗示很有疗效的,例如“专家”、“王”、“宝”、“毒”、“神”、“灵”。6)名字起得很美好的:尤其是面向婴幼儿的护理产品,例如“白璞芝”、“杏璞霜”、“雪肌霜”、“鹊肤霜”。7)三无美白产品:常有激素、重金属超标,挂羊头卖狗肉,这是美容行业的乱象(不配叫做“美容”)。8)对湿疹“一抹就见效”的产品。4、规范用药指引:注意激素的强度和剂型
平时虽然统称为激素,但激素其实种类很多,相互之间差别很大。有的地方把激素分为了不同强弱的7个等级。简单地说,越弱的激素效果越弱、越少发生副作用,越强的激素效果越强、越容易出现副作用。医生平时说得多的是弱效、中效、强效和超强效等几个强度。常见的弱效激素有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中效激素有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有时也归为中强效),强效激素有氟轻松乳膏、卤米松乳膏,超强效激素有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等。有必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强度合适的激素,下面是一些基本原则:1)用药参考医生建议或者说明书。相对而言,皮肤科的医生对外用激素更为了解。2)2岁以内的儿童普遍优先选择偏弱效的激素。2岁以上的人群可以选择相对强效的激素。3)皮疹轻微的可以选择偏弱效的激素。慢性、增厚、粗糙、变硬、治疗反应不好的皮肤问题可考虑偏强效的激素。外用激素的药效也和激素的配制(剂型)有关系。常见的剂型有贴膏、软膏、乳膏、凝胶、乳液等。它们的大致特点如下:1)同一个药物如果做成贴膏或者软膏效果会更好,不过发生副作用的风险也会增加。2)贴膏有封包的作用,激素更容易被皮肤吸收,适合皮肤增厚、角化的慢性皮肤病,不适合用在有毛发丰富的区域。3)软膏也有一些封包作用,比较油腻,适合干燥、增厚、角化的皮肤病,不适合毛发丰富部位。4)乳膏润滑性好,没有封包作用,可以用的范围更大,平时用得多。5)凝胶和乳液最清爽,不油腻,可以用在毛发丰富的部位。此外凝胶干燥很快,不会造成头发成束。5、规范用药指引:合理控制激素用量
激素用量有相对的标准,并不是像普通面霜、护手霜那样随便勾点就涂抹。比较好的用量参考是“指尖单位FTU(Fingertipunits)”,尤其是较长时间、大范围用激素的时候,有必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一个FTU的定义是从管口直径5mm(标准规格)的药膏管中挤出的药膏,可以覆盖从食指远端指节皱褶处到食指尖的用量。示意图见下。图2.指尖单元示意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