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肖琴东方徐楠团队
油光满面是很多人的痛点,年轻人还好,尤其是人到中年,就怕被贴上“油腻”标签,更怕得病,经常有大油皮跑到门诊对号入座,问医生自己是不是得了脂溢性皮炎,今天来给大家答疑解惑。
首先要知道啥是脂溢性皮炎?其实,脂溢性皮炎确实非常常见,又叫做脂溢性湿疹,特点就是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本质是一种炎症反应,也是皮肤科为数不少的跟油腻相关的问题之一。单听名字就知道肯定与皮脂腺相关,因此好发于皮脂腺分布最丰富的部位,比如头面部、胸背部等,由于激素分泌水平高的原因,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多见,在成年人中,男性群体相对更多发,从这个角度分析,油腻的中年(男)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对于疾病,治本远比治标更重要,因此要求我们探究发病的原因。但非常遗憾,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目前还并不是太明了,猜测可能与皮脂分泌增多或其化学成分的改变有关,也有报道在脂溢性皮炎患者表面类脂质分泌并不增加,但其组成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及石蜡等会有增加,而角鲨烯却相对减少,还有研究发现正常体表的马拉色菌的过度繁殖与发病密切相关,另外,生活中出现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等情况也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没想到吧,弱弱的脂溢性皮炎居然也这样复杂。
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不是说你油就一定会患病,只是油皮的发病率相对会更高,但不油的人千万别沾沾自喜,因为你也有可以会中招的哦。
下面该带你对号入座了:如果你的皮脂溢出部位(头皮、眉间、鼻翼,或者胸背部等)逐渐出现油腻性的红斑,脱屑,同时还会感觉有点儿痒痒的总想用手去抓,多半就是脂溢性皮炎了。请注意,本宝宝是个慢性子,绝对不会一两天突然出现,过了几天有全部好转,慢性反复发作可是它的个性。如果你不确定,医院请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帮你做判断吧!
脂溢性皮炎到底有什么危害呢?发病部位的红斑鳞屑一目了然肯定会让颜值下线,如果你觉得影响颜值还不够劲儿,那么我就给你划划重点,看看小病不治有什么后果。
首先,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非常容易出现头皮屑,一甩头哗啦哗啦往下掉的那种,而且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油腻性的厚重感,继而,这片肥美的土壤就会吸引大量的细菌定植,出现以毛囊为中心的丘疹脓疱,严重的还会有囊肿形成,就是会疼会流脓的那种。再亦或,局部逐渐出现头发减少,嗯,说白了,就是秃头,就问你怕不怕吧!
面部的皮损也不是吃素的,前额、眼睑、鼻唇沟都可以看到黄红色、油腻性斑片,还会掉碎屑屑,感觉涂多厚重的保湿霜都压不下去。因为瘙痒而搔抓会带来眉毛稀少甚至缺失,有毛的地方如男性胡须部位还非常容易伴发伴发毛囊炎,继而引发另外的疾病—须疮(这里不表了)。
你以为长在身上就会好一些吗?No,躯干部位的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会逐渐融合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油腻性斑片,渐渐形成环状或多环状损害,这种皮损通常都会有瘙痒感,但痒还抓不着比抓了就破更难受。
另外,还有些特殊部位也是脂溢性皮炎的好发区域,比如腋部、外阴部、腹股沟等,这些皱褶部位的皮损通常会以播散性摩擦红斑形式存在,油腻性的鳞屑自然少不了,关键容易反复摩擦会使红斑出现水肿、渗出,甚至感染,很像急性湿疹。如果误诊或者使用不恰当的外用药物还容易诱发接触性皮炎,甚至发展为红皮病(这里也没空表了)。
脂溢性皮炎太常见了,所以一定要正规治疗,并正确对待。以下提示你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
第一、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稳定,很多疾病都需要遵守的原则不解释。
第二、管住嘴:尽量控制高糖或者高脂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就是皮脂腺分泌过度旺盛的原料,而高度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也需避免,它们不但会加刺激油脂分泌,更能通过扩张血管而加重病情。
第三、洗浴方法:总想通过清洗把油腻性的红斑鳞屑彻底去除?别太天真,炎症不控制哪儿那么容易?而过度的清洁还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皮损。因此,清洁是必要的,但要请适度,洗澡水别太烫,沐浴产品也要温和些才好,洗后使用温和的润肤剂加强控油与保湿,帮助屏障功能的修复。
第四、外用药物的选择:医院请医生处方,如果你没有太多时间经常复诊(毕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那请遵循控油、抗炎、杀菌、止痒这几大原则。
硫黄、水杨酸类的药物能有效抑菌、剥脱角质,同时抗炎,可以作为日常必备。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抗炎药物,包括吡美莫司乳膏和他克莫司软膏(依部位选择合适浓度),可以作为面部或者皱褶部位的首选药物;外用激素抗炎效果强大,但尽量选择中效或弱效的,仅建议短期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如果局部有渗出、糜烂,选择1%雷凡诺尔锌氧油;有感染得用抗生素制剂;头皮的脂溢性皮炎不定期更换诸如复方酮康唑、二硫化硒、吡硫翁锌或者水杨酸类制剂作为洗头伴侣。
第五、系统药物:不推荐常规应用,只针对严重病例,而且建议短期并听从医生的指导,如瘙痒剧烈时可予以止痒镇静剂,补充维生素B族或锌剂;出现继发真菌感染或泛发性损害可用伊曲康唑;有脓疱等细菌感染时用四环素或红霉素;范围特别大或者炎症反应剧烈的,也可以短期口服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但别怪我没提醒你:该不该吃药,吃什么药,得听医生的。
第六、如果你实在太油腻,控油就变成了关键步骤,这时候,在排除禁忌症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口服维甲酸类药物(必须注意副作用),另外,化学剥脱术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至于日常维护,无外乎清洁,保湿,防晒,请参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