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屑还是脂溢性皮炎

头屑还是脂溢性皮炎?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赵辨老师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里面的相关章节:

脂溢性皮炎

(SeborrheicDermatitis)

本病亦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丘疹鳞屑性、表浅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躯干等皮脂腺丰富区,成人和新生儿多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所发生的一种炎症,可能与皮脂分泌增多或其化学成分的改变有关。有报道在脂溢性皮炎患者表面类皮脂分泌并不增加,但其组成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及石蜡增加而角鲨烯减少。在帕金森病时合并脂溢性皮炎,服用左旋多巴及降低皮肤油性后,脂溢性皮炎亦改善。近来有学者认为与正常人群共生的糠秕马拉色菌可能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或加重相关,已有学者证实糠秕马拉色菌抗原可使脂溢性皮炎患者致敏,并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IgM及IgA抗体,其中以对卵圆形酵母形的糠秕马拉色菌为主。还有认为糠秕马拉色菌过度生长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表皮可导致免疫炎症反应。亦有报道糠秕马拉色菌可产生细胞免疫。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个体,可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所诱发。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严重的播散性脂溢性皮炎,可能由于免疫缺陷而致糠秕马拉色菌过度生长有关。

临床表现

本病往往局限、初发于头部,加重者可向面部、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间部、脐窝、外阴部及腹股沟等处发展。初发皮损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随病情发展,丘疹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结痂。由于部位和损害的轻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头部的轻度损害为小片灰白色糠秕状或者油腻性鳞屑性斑片,基地潮红。以后逐渐扩展、融合成边界清楚的地图状大班片,严重者累及大部分头皮,覆有油腻性厚痂,可有渗出,伴有腥臭味。

面部皮损由头皮蔓延而来。以前额、眼睑、鼻唇沟为重,呈黄黄红色、油腻性鳞屑性厚痂,眉毛可因搔抓而稀少。眼睑受累呈眼缘炎表现,睑缘由红的细小的白色鳞屑覆盖。鼻唇沟及鼻翼多表现为黄红色油腻性斑片。男性胡须部位的皮损除可表现为片状油腻性鳞屑形红斑外,常伴发毛囊炎。单侧或双侧耳后可出现红斑、肿胀和皲裂。脂溢性外耳道炎常见于老年患者。

躯干皮损好发于胸前和肩胛之间,最初为小的红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腻性鳞屑,以后融合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油腻性斑片,有时可见斑片的中央消退而周边形成环状或多环状损害。亦可有玫瑰糠疹样的皮损形态。

腋部、外阴部、腹股沟、乳房下及脐部的皮损以播散性摩擦红斑形式存在,上有油腻性鳞屑,红斑的边界清楚,往往呈急性湿疹样改变。

脂溢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因人而异。有不同程度瘙痒。由于瘙痒而搔抓,可以引起继发性感染。外用药物不当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改变,严重者可发展为红皮病。

婴儿脂溢性皮炎(infantileseborrheicdermatitis):常于出生后2~10周发病,好发于头皮、面部、鼻唇沟。眉毛区。耳周及褶皱部位。表现为油腻性细小的鳞屑性红色斑片,头皮可局部或者全部布满厚薄不等的油腻性灰黄色或黄褐色鳞屑或黏着性厚痂,并侵及前额。严重这可伴有糜烂、渗出。常在3周至2个月内逐渐减轻、痊愈。对持久不愈者,应考虑到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可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婴儿脂溢性皮炎皮损突然发展,导致全身红斑、脱屑,严重的可有贫血、腹泻、呕吐,继发细菌感染。称为脱屑性红皮病(erythrodermadesquamativum)或Leiner病(Leiner’sdisease)。有家族史者常有补体缺陷而导致调理素功能障碍。

组织病理学

理组织表现随病期而不同。急性及亚急性表现为轻度至中度海绵形成,银屑病样增生。毛囊口角化不全,可见角栓。毛囊口顶端有含有中性粒细胞的鳞屑痂。真皮血管周围少数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慢性除上述变化外有明显毛细血管及浅静脉丛血管扩张。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好发于成人和婴儿,有皮脂溢出体质,在皮脂溢出基础上发生,典型皮损为油腻性鳞屑性黄红色斑片,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诊断多无困难。通常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头部银屑病银白色云母状鳞屑性斑片,局部鳞屑往往将头发缩紧呈束状或毛笔状,白色鳞屑与头皮结合紧密,强行剥离鳞屑,可发现点状出血,结合其他部位的银屑病皮损,不难鉴别。

(二)玫瑰糠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通常不累及头部。皮损常为小片椭圆形、细小鳞屑性斑片,皮损长轴大多沿皮纹分布,且常有“母斑”可见。玫瑰糠疹的皮损没有在皮脂溢出部位多发的现象。

(三)湿疹婴儿脂溢性皮炎常需与婴儿湿疹相鉴别,虽均可发生于婴儿时期的头面部及躯干,但婴儿湿疹的皮损往往为多形性,常有水疱、糜烂、渗出,头面部明显,且瘙痒剧烈。无油腻性鳞屑及油性痂皮,亦无其他脂溢区皮损多发的现象。

(四)红斑型天疱疮成人的脂溢性皮炎有时需要与轻度红斑型天疱疮鉴别,后者的皮损主要分布于面、劲、胸背正中部,虽可出现鳞屑性红斑及脂溢性结痂,但往往可见红斑基础上的水疱,且Nikolsky征阳性。

注意事项及治疗:生活规律。少吃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热水和碱性肥皂洗头。避免搔抓。

内用治疗: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复合维生素B。瘙痒剧烈时可用具有镇静作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或具有抗炎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炎症反应明显、皮损面积较大者,可短期口服四环素族抗生素或红霉素,目的在于抗炎而不是杀菌。

局部治疗

以溶解脂肪、角质剥脱、消炎止痒为主。常用药物有硫磺、煤焦油、水杨酸、硫化硒等。可按不同部位、不同皮损选用不同的剂型。对红斑、鳞屑性皮损面积不大者可选用弱至中效糖皮质激素霜剂。有糜烂、渗出部位可选用0.1%~0.2%呋喃西林溶液、0.5%~1%碘伏、0.1%~0.5%依沙吖啶溶液、1:的高锰酸钾湿敷,然后选择合适的外用制剂。也可以选择含有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的复方制剂,如复方咪康唑霜、复方益康唑霜等。

让我们再来看看普通头屑人群大多数是什么状态?

●“反反复复的头屑已经折磨了我很多年了,用过很多种产品都不是很理想。”

●“两天不洗头就特别的油,特别的痒。”

●“刚刚洗完头就有头屑。”

●“耳朵也特别的油”

●“头皮上有红色的小疹子,特别痒。”

●“不但有头屑,脸上也脱屑。”

●“特别爱吃火锅,也喜欢吃烧烤。”

●“工作压力很大,晚上要很晚才睡觉。”

●“不怎么喝水,渴了就喝饮料。”

●“每次洗头都得用力挠才过瘾。”

经过比较,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大多数的头屑其实是头部脂溢性皮炎的表现之一。脂溢性皮炎不认真的治疗痊愈,那么头屑也治愈不了。而头部的脂溢性皮炎如果不正确对待的话,就会发展到颜面部!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问题的根源,那么怎么来解决呢?

1生活规律(易患脂溢性皮炎的个体,可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感染所诱发)。少吃脂肪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在这里我们要加入一条就是:少吃甜食,比如饮料。

2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复合维生素B、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四环素族抗生素、红霉素。

3外用药物:外用药物不当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或湿疹样改变。所以推荐使用非激素类药物,如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等),优点是大大减少激素药物停药复发的概率。

4日常护理:少用热水和碱性肥皂洗头。避免搔抓。推荐弱酸性的洗护用品,更加接近皮肤正常环境,恢复皮肤酸碱平衡。

**薇诺娜提醒您如果喜欢,







































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皮肤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hl/58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