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你用对了吗兴安县食药监管局来为你解

有的人有一点不舒服,就想到吃药,认为只要吃了药就能包治百病;而有的却认为“是药三分毒”,生了病也不愿吃药,硬挺着,最后越拖越严重了,只得住院了。今天,请随小编一起来走进一些特殊人群的用药科学知识吧!

一、特殊群体安全用药科学知识

警惕!老年人用药有“十忌”

老年人用药十忌原则:一忌随意滥用;二忌品种过多;三忌时间太长;四忌不遵医嘱;五忌生搬硬套;六忌乱用偏方、秘方、验方;七忌滥用补药;八忌更换过频;九忌嗜药成瘾;十忌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此外老年人在用药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前要有正确的诊断,明确的适应症,做到对症下药,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

2.掌握最佳用药剂量: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

3.严格遵照医嘱服药:老年人容易发生忘服、误服、重复服或多服的情况,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4.注意联合用药时的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产生有害(降低疗效或增强毒性)的药物效应。

不是所有带“小儿”字样的药物,都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小儿

1岁以下儿童禁用含金刚烷胺成分的药品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如“优卡丹”、“好娃娃”)、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氨金黄敏颗粒(“迪龙”)等药物都含有金刚烷胺,由于尚不清楚成分金刚烷胺在1岁以下儿童身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1岁以下儿童禁用这类药品。

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18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长期使用可使儿童牙齿黄染并可能终身不退,还会影响儿童的骨质发育,导致骨骼生长迟缓,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沙星”)可能引起儿童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故18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12岁以下儿童禁用退烧药尼美舒利

退烧药尼美舒利可造成儿童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故说明书记载“儿童用药: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

孕妇用药安全

有些药物可能会对孕妇胎儿产生危害,一般药品说明书会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一栏标注该药是禁用、不宜使用或慎用,同时也会写明该药的妊娠药物分级。说明书一般会说明药物是否经乳汁分泌,如服用的药物会经乳汁分泌,可能需要暂停哺乳。另外,如果说明书没有对这一部分做详细说明,建议您咨询医生和药师。

二、安全用药理念和实用知识。

这样的家庭小药箱,为你的家人备一个吧!

怎样配备家庭药箱品种要少而精,数量不宜多,可随时加以调整、更新。

  (1)感冒类药 感冒清、美扑伪麻片、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酚麻美敏片、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藿香正气水等。

  (2)解热镇痛药 布洛芬、索米痛片、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3)镇咳祛痰药 喷托维林、盐酸溴己新、蜜炼川贝枇杷膏、盐酸氨溴索等。

  (4)胃肠解痉药 多潘立酮、健胃消食片等。

  (5)止泻药 小檗碱(黄连素)、洛哌丁胺、蒙脱石散剂等。

  (6)抗过敏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7)外用药 达克宁、三九皮炎平、酒精、碘酒、高锰酸钾、云南白药、伤湿止痛膏、创可贴、双氯芬酸乳胶剂、京万红软膏等。

  (8)钙制剂及维生素类 钙尔奇D、复合维生素B、善存等。

  (9)特殊疾病用药 心脑疾病患者备复方丹参滴丸。

  (10)其他 风油精、清凉油、季德胜蛇药、84消毒液、消毒药棉、纱布胶布等。

怎样管理家庭药箱

这四点注意事项要留意

(1)分类存放 中药和西药分开,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开,成人与小儿药分开,急救药与常规药分开,特别要注意的是毒性较大的药品要严格保管.

(2)注意有效期与失效期 药品均有有效期和失效期,过了有效期便不能再使用,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不良后果。

(3)注意药品的贮存条件 药物常因光、热、水分、空气、酸、碱、温度、微生物等外界条件影响而变质失效。

(4)注意外观变化 贮备药品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外观变化。

三、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1.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消炎药是由病毒引起的炎症,而抗生素则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如红肿、软组织越学、过敏、病毒性感冒、关节炎、肩周炎、病毒引起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

2.合理使用窄谱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只能消灭或者抑制一种或某一类的细菌,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作用。而广谱抗生素则能消灭和抑制很多种细菌,如四环素对

革兰阴性菌、沙眼衣原体、立克次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作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对症下药。能用窄谱抗生素就不要用广谱抗生素。

3.不要乱用抗生素。抗生素在杀死致病细菌的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细菌,不仅会造成耐药性,还会导致细菌群失调,特别是孩子危害较大,因为他们的各个器官都没有发育好,容易受到危害,例如氯霉素会导致骨髓抑制,引发血液病和灰婴综合征。有的抗生素还严重损害儿童的肝功能。新霉素等类型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容易造成儿童耳聋和肾损伤。类似红霉素类型的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能引起耳聋。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据有关调查,中国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群中,有百分之四十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而致。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性,而开发一种抗生素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如果你对所有的抗生素都产生抗生素,那么当你不得不使用抗生素时,该如何呢?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方面一定要尊重医生的安排,凭处方购买抗生素。

5.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一适量为准则,必须够量,但不能多用,抗生素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而是看你用药的途径、时间是否正确。像小儿使用抗生素,一般是是根据其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计算的,另外用抗生素时不要临时减量或者停一段用一段,而是要达到治疗目的之后再停药。能用口服抗生素时,尽量不选择针剂抗生素。能服用老抗生素时,尽量不服用新的抗生素。

四、不良反应,请勿过度恐慌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品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针对说明书中指出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知道的是:

(1)对一些具有可耐受不良反应的药品,患者应有心理准备。比如硝酸酯类药物使用后由于血管扩张,易引起头痛、面部潮红等症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抗高血压药物会出现干咳症状;钙通道阻滞剂类抗高血压药物由于扩张远端血管,许多患者会出现下肢轻度水肿。一般常见症状如神经系统的头晕、嗜睡,消化系统的口干、恶心、轻微呕吐、腹部不适,循环系统的心悸、心率减缓等。这些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在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适应,症状会自然减轻,或配以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继续用药。如果耐受不了,那就应立即停药。一般停药后不作任何处理,不良反应就会消失。

(2)对一些不良反应较多、注意事项比较复杂的药品,患者应该了解选用此药的理由和详细的使用方法。比如心内科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其不良反应涉及到各大系统,除了心血管系统外,特别应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和肺部疾病。由于临床对此药的再认识、再评价和使用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得此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半衰期长,到达负荷量后其维持量很低。如果能让患者明白此药的特点,严格按治疗方案服用,则可以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3)患者应当了解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减少恐惧感。药物进入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肝和肾,因此肝肾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最大,但人体的肝肾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短期内使用对肝肾有一定影响的药品,造成的损害一般都是可逆的,这样解释可以让患者的恐惧感降低。

  如果查血确实存在肝、肾功能不佳时,应请医生进行处理。较常见的过敏反应,多表现为各型皮疹、荨麻疹和皮肤瘙痒,轻微者停药后即见缓解,如持续不消失,可以适当服用抗过敏药。最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是剥脱性皮炎,表现为病损的皮肤呈片块状脱落,一旦出现了这种可疑的表现,应立即找医生进行治疗。比较突然而难防的是特异质反应,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某种先天性特异质,总是等到反应出现后才知道。例如呋喃唑酮,只用一次小剂量立即就会使具有特异质的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表现为巩膜和皮肤变黄,尿液呈现酱油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受到破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尽快请医生给予处理,并且终生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要再用此类药物。

五、安全用药十大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严遵医嘱,科学长期地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误区二:追求疗效多种药物叠加用

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含有同种成分的药品不能重复服用,以免因剂量的叠加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三: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剂量

不论什么药物,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或增减剂量,频繁换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致儿童误服

近年来,误服药物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药务必避开儿童可触及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一定要带上误服的药品及包装就近就医。

误区五:随意服用非处方药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物安全性较高,但是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

误区六:药物长期服用成瘾依赖性戒不掉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药品,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等,也可能产生依赖性,应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

误区七:怀孕了就抵制所有药

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服用,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药。如果在怀孕期间生病,有服用药物的需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误区八:觉得中药是“安全无毒”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

误区九:用饮料或咖啡送服药物

用咖啡、茶水、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严重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

误区十: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抑制或者杀灭细菌。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或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医院做检查,查明发烧原因以后,再根据病情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来源:蒋琳

编辑:李冬梅

审核:赵海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yf/102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