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皮肤科遇到了一位女患者,她面部红肿,睁不开眼睛,眼皮上方隆起了一块如黑痣般的肿物。原来该女子去树林郊游时被一虫子叮咬,任凭她如何拍打这虫子就是咬住皮肤不放,几个小时后,这虫子居然深深的钻进了该女士的眼皮里,只留下半截黑色的身体留在身体外边。医生提醒: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应该用酒精、煤油、松节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并及时就医。
无独有偶,湖北的刘女士在晚上睡觉时,迷迷糊糊脖子有点痒,她以为是蚊子,就随手拍了一下,没想到这一拍就拍出了大问题……
第二天起床后,她发现自己面部颈部都是红斑,表面有脓疱,呈条索状,并火辣辣的疼,看着就像毁容了一样。
医院,经检查,医师说,这是被隐翅虫袭击后的伤痕。
医院皮肤科医师赵芬介绍,最近在皮肤科门诊,她一天能接诊到三四名隐翅虫皮炎的患者,不少都像刘女士是睡觉起床后发现。
隐翅虫不咬人,但它的体内有一种强酸性的毒汁,被拍死在皮肤上会迅速释放出毒液,引起过敏性皮炎,出现条索状或斑片状的水肿性红斑、水疱或脓疱,又痒又灼痛。
她提醒,如果身上落有小黑虫,千万别用手拍它,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将它抖落在地,用脚踩死。
夏天到了,气温逐渐升高,
人极易遭到叮咬感染多种疾病,严重的可致死亡!
除了隐翅虫,还要提防↓↓
1蚊子
来源:
果壳网蚊子叮咬留下的伤口红肿、痛、痒、十分难受,甚至会传染登革热、疟疾、脑炎等。
应对方法:
使用清凉油、风油精等驱蚊用品,或在伤口处涂抹碱性的肥皂水、盐水缓解痛痒,也可将大蒜切一下,横截面擦拭被叮咬处,直到发热。
2螨虫
来源:
央视螨虫是一种肉眼不易看见的微型害虫,其中尘螨的分布最广、影响最大。被其叮咬后的皮疹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或丘疹性荨麻疹样损害,中央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瘀点。
应对方法:
被螨虫叮咬后可内服抗组胺药或外涂解毒搽剂。平时要注意室内清洁,保持干燥,多晒床单被套。
3蜜蜂
蜜蜂蛰人过程来源:浙江在线
被蜜蜂蛰伤后,局部出现疼痛红肿和瘙痒。如果被蛰伤多处,常会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应对方法:
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挤出蜂毒,用肥皂水、小苏打等碱性溶液擦洗伤口,局部涂解毒搽剂。伤口肿胀可采用冷敷,如引发局部或全身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4蚂蟥
资料图杨添龙摄
蚂蟥以吸盘吸附于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皮内吸血,被叮咬部位常发生水肿性丘疹。
应对方法:
当蚂蟥吸附于皮肤上时切不可强拉,否则蚂蟥吸盘将断入皮肤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待其吸盘和颚片自动松开。或用食醋、盐水、烟油涂擦叮咬处,蚂蟥也会放松吸盘而脱落。
5蜈蚣
资料图来源:楚天都市报
被蜈蚣咬伤后伤口是一对小孔,出现局部剧烈疼痛、瘙痒等,还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昏迷等症状。
应对方法:
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最好能尽快就医。
6蝎子
资料图来源:百度百科
被蝎子蛰伤处常发生大片红肿、剧痛,轻者几天后症状消失,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甚至抽搐及内脏出血、水肿等病变。
应对方法:
伤处若有毒刺残留,应迅速拔出。立即用带子扎紧伤口近心端,用冰块或冰袋冷敷患处,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并尽量将毒汁吸出。用肥皂水充分冲洗伤口,再用小苏打溶液等碱性液体敷于患处,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同时尽快送医救治。
7蜱虫
来源:
央视新闻又叫草爬子、狗鳖,牧区和多草的地方比较常见。蜱虫会将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有害物质,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身上有蜱虫,不要硬拽,因为蜱虫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体内。可以使用一些含少量激素、抗生素的药膏,抹上后,虫子就松口了。如果没有完全取出,应立即就医。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应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
8恙虫
来源:
央视新闻恙虫叮咬人时会分泌一种酶使人麻痹,叮咬后98%都会产生焦痂,主要分布在腋下、乳房下、会阴部等隐秘位置。其首发症状是高热,除了眼睛红,还会有皮肤红肿、四肢麻痹、恶心等。
应对方法:
如果在野外活动后出现长时间高热不退,且腰、腋窝、腹股沟等处发现焦痂,应立即就医。
整天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您点一个,就值5分钱!
5分也是爱,帮小编涨工资!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考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