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热交替
眼下正是菌类生长旺盛期
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相关数据显示
春夏季节发生的
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
严重者甚至会中毒身亡
桐梓县市场监管局温馨提示
外出郊游时
不要随意采集、买卖、食用野生蘑菇
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什么是蘑菇?
蘑菇或蕈菌一般泛指肉眼可见、能徒手采摘的大型真菌,为长出地面的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全世界已知的蘑菇大约有种,我国已知大约种以上。
蘑菇多由菌盖、菌柄、菌托和菌环等组成,以菌盖最为明显。菌盖形状可呈伞型、钟型、斗笠型、球型或半球型、扇型、漏斗型等各式各样,颜色也是多种多样。如:
什么时候在哪里能够找到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生长,以6-9月最多,特别是雨后。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环境呈多样性,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可以找到,以山野、草原、树林地带最为多见。如: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野生毒蘑菇有种。由于毒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非专业人员很难根据其形态来鉴别是否有毒。
因此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因误采食毒蘑菇而中毒的事件发生。毒蘑菇的基本鉴别要点:长有“菌盖、菌环、菌托”的蘑菇都有毒,但无“菌盖、菌环、菌托”蘑菇也可能有毒。因此: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绝对不要采食“穿鞋、戴帽、穿裙”的野生蘑菇!
以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错误的!
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以“有无汁或断面变色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
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或划伤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生蛆或生虫的蘑菇无毒”的说法是错误的!
很多剧毒蘑菇成熟后也会生蛆或生虫。如:
这些蘑菇中毒会引起肠胃道症状胃
毒蘑菇中毒绝大多数都可引起胃肠道症状,这里所指的是不伴其他脏器的损害。一般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无力,部分患者可出现烦躁、耳鸣、发冷、肢体麻木等。一般预后良好,多在1-3天康复。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对症处理。
1细褐鳞蘑菇(Agaricusmoelleri)分布及生境:分布于河北、吉林、香港、广东、广西等地。夏秋季生于阔叶林地上,群生或单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5-10cm,表面污白色,表面有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呈灰褐色。生长初期菌褶呈灰白至粉红色,成熟后变为黑褐色,褶较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污白色,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菌柄上部生白色、薄膜质菌环。
中毒表现及处理:有毒。可引起胃肠症状。中毒后立即就医。
2墨汁拟鬼伞(Coprinopsisatramentaria)俗称:墨汁鬼伞、柳树蘑、柳蘑、柳树钻
分布及生境: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春至秋季生于阔叶林、田野、村庄、路旁、公园等地下有腐木的地方,群生。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4cm或更大,初期卵形至钟形,当开伞至一半时开始液化,流墨汁状汁液,未开伞前顶部钝圆,有灰褐色鳞片,边沿灰白色具有条沟棱,似花瓣状。菌褶开始灰白色至灰粉色,最后成汁液。菌柄向下渐粗,污白色,内部空心,下部生菌环。
中毒表现及处理:一般认为可食用,亦有人食后中毒,尤其与酒同食。中毒后立即就医。
3毛头鬼伞(Coprinus“娄山关”更多精彩文章:
■致敬!英雄的桐梓人,来用我们自己的表情包哇!
■水坝塘王祝君,祝君早日康复
■听!75万桐梓儿女用血汗铸就一曲《娄山魂》!
“黔程通”精彩文章:
■新站九龙村亩“太白酥李”挂满枝
■桐梓县志愿者洒热汗赴乡镇开展卫生整治活动
■水坝塘干部王祝君扶贫路上不幸摔伤
监制:金晶
编辑:陈泽珊梁丽婷
制作:廖亮亮
桐梓广播电视台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