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过敏性疾病的病人开始增多。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郭庆教授、医生徐敏提醒,清明期间是皮肤病高发季节,建议此时节外出游玩需小心谨慎,以免招惹各种疾病。
郭庆介绍,清明时节紫外线强度增高,气流活动十分频繁,蚊虫、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毛和尘螨随风飞扬,易引起皮肤炎症,外出游玩时容易发生过敏性皮肤病,比如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昆虫皮炎、日光性皮肤病等。
有过敏史的人少去花草多的地方
“春季踏青时若不小心接触到漆树、荨麻等植物,可在接触部位出现剧烈瘙痒、皮肤红肿甚至水疱的接触性皮炎。”郭庆认为,野外空气中还飘飞着花粉、柳絮等,过敏体质的患者局部皮肤接触或者吸入过敏原,可在局部或全身发生剧烈瘙痒的水肿性红斑、风团,称之为荨麻疹。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人的人应少到有花粉、柳絮、杂草较多的地方去,外出时带上帽子、口罩、眼镜,穿长衣长袖,这样可以尽量减少裸露部位,避免接触过敏原。也可提前服用一些防过敏的药物,比如开瑞坦、西替利嗪等。
碰到隐翅虫不要拍死
野外踏青不仅有鸟语花香,还有形形色色的小昆虫。如果被蚤、螨、臭虫等节肢动物叮咬后局部皮肤可发生丘疹性荨麻疹。郭庆提醒,在室外有时还会碰到隐翅虫,隐翅虫外形容易辨认,为蚁形甲虫,体长0.6-0.8厘米,头、胸、腹部为黑色和橘红色相间。当它跌落、停歇在皮肤表面被拍打或捏碎时,昆虫体液接触皮肤即引发强烈的刺激性皮炎,初期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瘙痒性片状、条索状红斑,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后发展为脓疱或灰褐色坏死,灼痛明显。预防的关键是发现皮肤有隐翅虫时不要直接捏取或拍击,应将其抖落。外出时穿长衣长袖,且最好把袖口、裤腿扎紧,防止小虫子钻进去。
温馨提示:少吃光感性食物
徐敏提醒,清明时节紫外线逐渐增强,人们穿着衣物减少,裸露皮肤增多,户外游玩时容易发生光敏性皮炎。此病通常发生于对紫外线过敏的患者,进食光敏性食物或药物后更易诱发。而光敏性皮炎一般发生在暴露部位,如脸上、脖子、手臂等。这些部位的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泡、脱屑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还有些女性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同时,应尽量少吃光感性食物,如田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苋菜、荠菜、莴苣、无花果、萝卜缨等,以防止诱发光敏性皮炎。
另外,如果患者出现症状,病情轻微者可不需治疗,只要做好皮肤保护,过几天就能自愈。病情较重的(如瘙痒难忍等)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家庭科学新健康
生活新概念,健康新主张。传播健康新知,倡导智慧生活
订阅《新健康》杂志长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