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系列提升正气抗新冠,冬病夏治

医院冬病夏治系列活动

即将开启

敬请期待

提升正气抗新冠,冬病夏治三伏贴

庚子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这场与病魔的斗争中,人们愈发明白,比起各种药物,强大的自身免疫力才是对抗疾病的真正法宝。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上属于“疫病”范畴,得病是因为感受了疫戾之气。《黄帝内经·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的正气是指人体本来具备的元阳之气,包括正常的机能,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是我们身体的正常守卫力量,是我们不得病的根本。邪就是邪气,比如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病毒外邪等致病原因。人食五谷杂粮,除了吸收食物营养之气外,也同时会受天地间的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病毒的侵袭。人会得病,有两个原因:第一,邪气足够的强大,能够突破正气的抵抗,第二,邪气不强,但人体的正气更加不足。

所以,增强自身体质,提升正气,在抗击与预防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如何提升正气呢?在每年夏季的这个时节,中医上有个源远流长的保健方法——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夏治?

流传久远的“冬病夏治”理论指导源自《黄帝内经》,其根据“春夏养阳”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针、灸、药、推等方法,刺激穴位经络脏腑,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使一些宿疾得以祛除。

夏季“三伏”是一年中最热时节,此时机体阳气外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通过各种方法能更好地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祛除病邪的作用。故夏季借助自然旺盛的阳气,对冬季容易发病或症状容易加重的某些虚寒性疾病和虚性体质,通过温阳、益气、祛寒的治疗干预,来缓解控制这些疾病可获事半功倍之效。

冬病夏治适应症

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阻塞性肺气肿、体虚易感冒、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各种关节炎等;

儿科:小儿支气管哮喘、体虚感冒、肺炎、过敏性咳嗽、慢性腹泻、疳积、遗尿等;

针灸疼痛科:肢体麻木痹痛、寒湿腰腿痛、肩周炎、冻疮、面瘫、中风偏瘫、各种关节炎等;

耳鼻喉科:慢性鼻炎(过敏性)、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咽异感症(梅核气)、体虚鼻炎等。

皮肤科:冻疮、冬季皮炎、脉管炎、寒冷性多形红斑、异位性皮炎等。

亚健康调理: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等。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三伏贴时间安排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其中在炎热夏季用中药进行穴位敷贴治疗及预防秋冬疾病的“三伏贴”,经历代中医学家反复实践研究,被认为可在冬病夏治中起到显著的疗效,成为现在广为人知且使用最广的一种冬病夏治疗法。

三伏贴之所以叫做三伏贴,是因为这个中药贴一定要在每年夏天的三伏天贴效果最佳,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最疏散,经络气血流通,利于药物渗透与吸收,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穴位贴敷效果大于平日。

冬病夏治三伏贴的时间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头伏、中伏、末伏;三次为一个疗程,连续3年。成人每次贴2-6小时,小儿贴0.5-2小时。

年三伏贴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yy/12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