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察泰姬陵遭雷暴重创雷电如何形

高考地理备考专家数据库据外媒6月1日报道,一场雷暴袭击了印度北部的部分地区,泰姬陵遭雷暴重击,部分建筑受损,包括主大门和部分栏杆。△工作人员正在对泰姬陵现场进行损毁评估印度当地媒体报道,致命的雷暴在印度6月至10月的季风季节较为常见,雷暴和闪电5月29日在印度北方邦两个地区造成至少13人死亡。

进入夏季

我国雷电天气也愈发频繁大连长兴岛一次雷雨大风天气,雷电使黑夜亮如白昼。图/田锴

回想起夜半三更被惊天霹雳吓醒的经历

很多小伙伴直呼,雷电太可怕了!事实上,雷电每年都造成严重损失——

据中国国际防雷论坛透露,中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人至人。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每秒钟地球造就次雷雨,伴随次闪电,其中能有个雷电直击地面。

据统计,夏季6-8月是我国雷电灾害的高发期,其次是5月和4月,在这个时期雷电造成的伤亡人数占全年雷击伤亡人数的65%左右。

根据我国各时段雷电灾害占全天的百分比得出,每天13-21时是我国雷电灾害发生的集中时段,其中以15-17时最为突出,这与雷暴天气最容易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出现的特征密切相关。

雷电如何形成?

雷电是在强对流天气下产生的一种大气光电现象。云中、云间或云地间不同电荷相互吸引而发生放电时所伴随的强雷闪光称为闪电,而沿着闪电通道迅速膨胀的气体所爆发出来的声音就是人们所说的打雷。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

雷电分为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直击雷是危害最大的。

闪电的类型包括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片状闪电、火箭状闪电、球状闪电、联珠状闪电等,我们常见的通常是线状闪电。

雷电高发期即将到来,如何做好防范?

如在室外,应当遵从四条原则:

一是尽量降低自己,以免作为凸出尖端而被闪电直接击中。

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要尽量缩小,以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所谓跨步电压是雷击点附近,若人的两脚分得很开,便会形成较大的电位差,会有强电流通过人体。

第三是不可到孤立大树下和无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体附近,不可手持金属体高举头顶。

第四是不要进水中,因水体导电,易遭雷击。

总之,应当到较低处,双脚合拢地站立或蹲下,以减少遭遇雷击的机会。

雷电是否百害无一利?

并不!

生命起源方面促成有机物形成

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说认为,早期的地球冷却后,火山喷发出的大量气体,如氢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在早期地球上雷雨闪电以及紫外线、宇宙空间射线的作用下,原始大气中生成了前所未有的有机化合物,并由雨水带进海洋。

含有有机物的海水在亿万年的演化中逐渐合成了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最后,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终于产生了。

助力农业

雷电可以制造“氮肥”。发生雷电时,大气中的闪电通道可达几千米长,温度极高,大量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解于雨水中,变成浓度不高的硝酸,落入土壤中,又和其他物质化合变成硝石。雷雨后的晴天,阳光穿透云层的能力特别强,阳光中的红光较多,而植物对这种红色光波特别敏感,有利于生长发育。

另据研究表明,人工引雷点附近会产生很强的瞬变电磁场,这会对作物和种子产生变异影响。将人工引雷试验用在诱变育种上,以选育多种有价值的新品种,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净化大气环境

雷电发生时,强烈的光化学作用会使空气中的一部分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的臭氧,因而能净化大气环境。

能净化近地层空气环境的另一个原因是,伴随着积雨云的上升气流,可将近地层大气污染物带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使近地层大气污染扩散,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治疗疾病

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会分离负氧离子。

研究人员测试表明,雷雨过后,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可达1万余个,而晴天里的闹市区,负氧离子仅几十个。负氧离子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并且对气喘、溃疡、烧伤以及其他外伤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关节疼痛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进入夏季

雷电多发!

请大家科学认识雷电

及时采取防雷措施!

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所有发过的高阅读文章合集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yy/12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