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很多宝宝被蚊虫叮咬后反应强烈,常常会起很多鲜红色纺锤形的丘疹,甚至水疱,皮疹消退后还会留下色素沉着,形成“梅花鹿”样外观。这就是常说的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虫咬性皮炎又可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常见的如蚊、白蛉、蠓、蚋、臭虫、蚤、虱、螨,以春、夏、秋季多见。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
临床特点
1.年龄:儿童最常见,成人也可发生。
2.季节:夏秋季好发。
3.部位:多位于暴露部位,但非暴露部位也可发生。
4.皮损:为局部红肿,常呈梭形,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有时可见叮咬痕迹。
5.症状:自觉奇痒,有时有刺痛、灼疼。
6.病程:一般1~2周消退,如继发感染,则可迁延较久。
7.预后:如果病因不能去除,原有皮损消退,还会有新的皮损出现。
如何预防?本病最常见于儿童,而且比较重,但多数儿童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会下降,即使发生,往往也比较轻,这是因为反复叮咬产生脱敏反应。
1.勤洗澡,及时清洗掉汗液中的乳酸、丙酮、辛烯醇等吸引蚊虫的物质,可避免蚊虫的青睐。
2.发病季节少去郊外或公园活动。
3.草席应洗清晒干后再用,可以减少隐藏在草席中的螨虫而减少虫咬皮炎的发生。
4.夏季防蚊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是物理阻隔,给宝宝使用蚊帐,外出时穿薄的长衣长裤。
5.必要时使用驱蚊水,驱蚊水中常用的成分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柠檬桉树油,在规定剂量内是安全的。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2月龄以上的婴儿可以使用避蚊胺(DEET)含量30%以下或埃卡瑞丁含量5%~10%的驱蚊产品;加拿大卫生部(HealthCanada)禁止市面上销售避蚊胺含量30%以上的产品,建议6月龄以内的婴儿不使用此类产品,并建议2~12岁儿童使用避蚊胺含量10%以下的产品,且2岁以下儿童1天使用不宜超过1次,2岁以上儿童1天使用不宜超过3次。从室外返回后应立即清洗掉驱蚊水。
6.一有前驱症状或出现风团样损害就应及时用药,可减轻发作。
如何治疗?
万一被蚊虫叮咬,可在第一时间外用激素类软膏,可迅速缓解症状,小面积短期使用激素软膏并无严重不良反应。如果已经有较大的水疱,医院抽出疱液并包扎,预防感染。
——————————————————
福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