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医管智汇↑免费订阅本 近日,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团队总结出中国成年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提出了诊断特应性皮炎的“中国标准”,弥补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上的空缺。
近日,一项最新研究成果“ClinicalFeaturesofAdult/AdolescentAtopicDermatitisandChineseCriteriaforAtopicDernatitis”(“青少年与成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及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提出”)刊登在《ChineseMedicalJournal》头版。
该项研究由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团队完成,总结出中国成年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提出了诊断特应性皮炎的“中国标准”。医院皮科刘萍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张建中为通信作者。
发病率持续上升,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 特应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瘙痒。皮损具体表现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关,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以及青少年与成人期。严重的瘙痒常常会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及睡眠质量,也会对患者的工作、学习、交友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项研究主要针对中国成人与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全国42医院的皮肤科医生参加了研究。通过对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了中国成人和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提出了适合我国特应性皮炎诊断的“中国标准”。
张建中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前任主委和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告诉我们目前国际上有多个特应性皮炎标准,如Hanifin标准多达23项指标,Williams标准达6项指标,因为指标多,医生很难记住,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张建中教授提出的中国标准只有3条,简单易记,且敏感性高于大部分国外标准。通过在北京、西安、长沙等地的推广和试验,皮肤科医生反响良好,在授课当堂就能熟练记住该标准,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关于提出“中国标准”的意义,张建中教授说: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临床和科研水平有了快速提高,对世界皮肤学科发展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由中国医生首先报告的皮肤病已达10多种,由中国医生首先报告的皮肤病致病基因有近20个。现在是中国人提出重要皮肤病标准的时候了,我们要有这个信心。“中国标准”的提出将大大促进我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特应性皮炎研究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中国标准”是根据中国患者的临床调查研究提出的,弥补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上的空缺,目前该标准已经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张建中教授表示,我们将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交流,希望在国际上验证“中国标准”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争取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简介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MedicalJournal)是中华医学会会刊,创刊于年,半月刊,是中国惟一被SCI核心版收录、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医学期刊。重点报道我国医学各学科最新进展和高水平科研成果,是我国医学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年4月,该杂志被选为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接受。已被国际上20余种著名数据库收录,包括《科学引文索引(SCI)》、《医学索引(IM)》、Medline、《化学文摘(CA)》、《生物医学文摘(B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最近几年的SCI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不断增高。
医管智汇想成为医管达人吗?想分享您的管理经验吗?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