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概述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简称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Atopiceczema)、婴儿湿疹或素质性痒疹等,是一种常见的与异位性(遗传过敏性)素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顽疾,主要症状有瘙痒和皮疹;发作期以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界限不清,瘙痒剧烈为特点;缓解期以皮肤干燥、皲裂、脱屑为主。常伴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此病多从婴幼儿期开始发病,部分迁延至成年期,由于瘙痒剧烈,所以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发病率及医疗费用
AD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城市尤其明显,10%~20%的儿童和1%~3%的成人受其影响,英国年后出生的儿童发病率达20%,在中国,北京的患病率最高(4.75%);在上海3-6岁的儿童的发病率为8.3%,市中心区徐汇天平街道更是高达10.2%的峰值。各国AD治疗费用估计在3.64亿到38亿美元范围,在加拿大AD的总花费大约在每年14亿加拿大元;每年在全球范围造成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
03
病因
AD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机体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或直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变应性或非变应性炎症反应。特应性皮炎的形成涉及免疫和非免疫两个方面。其中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说试图去解释AD中的炎性病变:第一种假说是关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不平衡性,该理论主要认为AD是由于T细胞的失衡,尤其是辅助型T细胞1、2、17、22亚型和调节型T细胞的失衡;第二种假说则是关于皮肤屏障的缺陷,主要依据是发现患者个体中丝聚合蛋白(Filaggrin)的突变成为发展为AD的危险因素。AD的有效治疗对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AD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病情而非治愈,目前特应性皮炎还没有特效的根治办法。
04
现行治疗方法
由于AD病因的不确定性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润肤剂和皮肤护理产品的使用以及过敏原的控制是必需首先考虑的。AD的主要治疗方法有:(i)AD的一般治疗包括:治疗教育和使用润肤剂。(ii)AD的局部治疗包括: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抗微生物药物(抗菌剂)及其他药物治疗(如乳膏)(iii)AD的全身治疗(系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白三烯拮抗剂、维生素D、卡介菌多糖核酸、紫外光线疗法及基因治疗。(iv)AD的其他治疗包括:脱敏疗法、中医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05
AD药物
根据汤森路透Integriry药物数据库检索(检索日期:年12月18日)结果,与AD相关的临床药物共有73个,其中上市药物21个,临床III期药物6个,临床II期药物26个,临床I/II期药物3个,临床I期药物8个,临床阶段不明的药物1个,另外有8个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
目前,AD药物仍以以小分子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Topicalcorticosteroids)、炎症介质释放抑制剂(Mediatorreleaseinhibitors)、免疫抑制剂类(Immunosuppressants)和皮肤屏障修复治疗药物(Barrierrepairtherapy)。随着近年来分子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逐步成熟,目前已发展了一些新的、具有靶向治疗作用的手段,如抗IL-2、IL-4、IL-5等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T淋巴细胞表面特异受体阻断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脂氧合酶抑制剂等。
06
结论
AD是一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炎症性皮肤病,目前的治疗手段对许多AD病患都有所帮助,仍有一些患者不能对现有治疗有较好的响应。近期对AD病因研究的进展引发了多种新的治疗策略,未来会给AD患者带来更好更安全的治疗,这些在多个基于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专利申请中得到反映,要从这些新化合物中真正获益还需要通过将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白淀风白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