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

中药外治疗法的分支。中药熏蒸疗法又称为中药蒸煮疗法、中药汽浴疗、药透疗法、热雾疗法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被称为“烘雅”。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这种方法最早用于临床的自先秦就有记载,后世不乏其术。到清代,中药熏蒸趋于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中药熏蒸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有相应发展,逐渐泛用于休闲保健、康复疗养和临床治疗精神疾病等诸多方面。

熏蒸历史

中药煎煮治病的文载·《礼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汗解。·《五十二病方》随马王堆汉墓出土,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骆阮熏治痔疮;用韭和酒煮沸熏治伤科病症等。·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亦记述了用苦参扬熏洗治疗狐惑病蚀于妇人下部的药方与手法。·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唐宋时期,熏蒸获得较快发展。在熏蒸阴部,熏蒸足部的基础上,又提出熏眼,熏发等方法。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则记述了用大剂黄芪防风汤熏蒸治疗柳太后中风不语使其苏醒的方药与手法;中药熏蒸疗法用于皇宫深院救治皇太后的中风重症,足可窥中药熏蒸疗法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之一斑。·元明清时期熏蒸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日趋成熟完善。清代的《急救广生论》和《理瀹骈文》是中药外治分支科学体系的成熟与完善;尤其是《理瀹骈文》宏论之精辟、之辨证、之颠扑不破更是将中药外治从实践到理论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其中融会贯通了外治宗师吴师机“余学外治十余年、逮亲验数万人,其治愈不胜计”的艰辛实践。

熏蒸疗法的十大功效

疏通经络可放松筋骨,打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对各种风痛有效。净血排毒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除体内废物及肝肾毒素,对各种水肿有特效。清毒杀菌可深入皮下组织,杀菌消毒,清除污垢,帮助去死皮,使肌肤美白。清除疲劳可使全身放松,缓解压力,心情愉快,恢复活力。活化细胞可使全身细胞活跃,有效改善体质,增强免疫能力。强化机能可刺激人体微循环系统,改善人体各种机能。减肥瘦身可帮助排汗,消除多余热量,燃烧多余脂肪,使身体苗条,凹凸有形。

美容除斑可调节内分泌,预防妇科病,消除色斑。改善睡眠浴20分钟,相当于40分钟的剧烈运动,浴后可进入深度睡眠,醒后倍感轻松、精神。预防冻疮可改善四肢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预防治疗冻伤。

作用

1、精神疾病: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头痛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2、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3、骨伤类疾病:腰椎间盘脱出症、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4、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5、内科:感冒、咳嗽、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糖尿病、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6、妇科:痛经、闭经等。

适应症

中药熏蒸适应用于精神疾病、类风湿病、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肢体功能障碍等疾病治疗。1、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头痛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等精神类疾病,持续使用中医熏蒸能起到绝佳的效果。2、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痹症亦即风湿和类风湿疾病,其病程往往迁移、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用1号方加减熏蒸,可收显著效果。3、腰酸背痛症: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软组织挫伤、腰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4、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此类病常因风寒和病弱、劳累及韧带退行性病变所致。5、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均适用于熏蒸法进行治疗和综合治疗。6、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小时)后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除后功能康复过程的熏蒸康复治疗。

7、哮喘:常因寒冷、伤风感冒及呼吸道炎症诱发,其内源病因是呼吸系统自身的过敏性体质。发作状态下的气道组织充血、水肿、痉挛,使气道狭窄、阻塞,影响正常呼吸,对症使用抗敏、解痉措施可控制发作,减轻症状。用2号方施以全身熏蒸,常可收缓解症状并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和预防发生措施是防治的重要内容。8、伤风感冒、恶寒发热:伤风感冒为一常见病,一般症状一、二次熏蒸即可明显减轻症状。熏蒸治疗的同时,应以清淡饮食、多饮开水并适当卧床休息,可加速痊愈。9、体癣湿疮、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均可用全身熏蒸法治疗。10、痛经:痛经以小腹痛为主,严重时常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脚发冷等,常因气滞血瘀、气血虚弱、亏损而引起。11、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12、补肾壮阳: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阳,具有激发和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独特作用。肾之元阳虚弱,则机体各种机能随之残遗,百病频生,衰老日至。因此,祛病强身、抗衰防老、延年益寿,均当以维护元阳,即补肾为首事。13、减肥健美。还有一些内科疾病:如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轻度高血压、末梢神经炎等均可用中药熏蒸法获得良效。

治疗原理

1、热效应的物理刺激作用①皮肤在热效应的刺激下,疏通腠理,舒经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②毛细血管扩张,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同时排废排毒,使得机体气血畅通,代谢平衡,改善亚健康;③热效应温通解凝,能促进血瘀和水肿的消散;④热是治病因子“风、寒、湿”的克星,能有效排除体内的“风、寒、湿”邪,对因“风、寒、湿”邪引起的疾病,热疗能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⑤人体的肾,女性的卵巢、子宫,是喜温恶寒的器官,热效应作用下,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活性增强,调节并维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

2、局部性药理效应在患部的直接熏蒸,药蒸汽通过皮肤的渗透、转运、吸收,直达病灶,药效高度聚集,在病灶处清热解毒,散寒消肿;祛风燥湿,杀虫止痒;舒筋活络,行气止痛。通过患部皮肤吸收,高浓度的药物直达病灶,这是中药熏蒸相对内服药最为突出的优势,因为人体的有些组织如肌性组织、结缔组织、筋骨膜类组织,由于本身的结构,导致血液中的药物穿越脂膜的透过率很低,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理想。比如妇科炎症,医生会开洗液和栓塞药物;关节疼痛,医生会开贴的膏药,目的就是解决高浓度的药物直达病灶的问题。

3、整体性药理效应整体性药理效应分为穴位经络效应和血液循环效应。穴位经络效应:中药雾化气体中所含的芳香化浊、辛香走窜的药物离子作用于皮肤、腧穴后,在穴位经络效应和穴位的信息效应影响下,通过神经体液装置和经络系统,调节高级神经中枢、内分泌、免疫系统,从而达到迅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和免疫功能。血液循环效应: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后,一部分药物进入毛细血管,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稳态扩散至全身,调节全身状况。

注意事项

1.施行熏蒸疗法,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各种用具易牢固稳妥,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肤。

2.小儿及智能低下,年老体弱者熏蒸时间不易过长需家属陪同。

3.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4.治疗期间对辛辣,油腻,甘甜等食物摄入应适当控制。

5.治疗期间,停用各种洗面奶。6.做完熏蒸后要喝-ml的白开水。

熏蒸禁忌

1.孕妇及月经期妇女。2.严重出血者。3.心脏病高血压严重病危者。4.结核病。5.心衰,肾衰病人。6.动脉瘤。7.温热感觉障碍。

中医传统治疗

中药熏蒸后,可以配合中医的传统治疗,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养,医院治未病科,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也开展了特定的传统治疗项目,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下熏蒸后配合治疗的传统项目。









































内蒙古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致力公益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yy/96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