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
自年11月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作为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为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意识和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于11月18日-24日组织开展主题为“扩大认知遏制耐药”的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
医院积极响应,由医务部牵头组织开展本次的“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以倡导积极应对细菌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水平,遏制细菌耐药发展与蔓延,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意识和水平。
11月19日上午,医院副院长宋柏杉,医务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卜智斌,药剂科主任韩奇、副主任项迎春携临床药师,在三墩院区门诊大厅举行简短的“医院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认识周”活动启动仪式。
宋柏杉介绍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为诊区患者普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并与临床药师们一起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单页分发至患者手中,为前来咨询的患者答疑解惑。
韩奇、项迎春携临床药师为消化与腹部疾病中心、产科及超声医学科诊区内候诊的患者们做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宣教。在消化与腹部疾病中心诊区,等候就诊的几十位患者认真听取临床药师宋周烨的患者宣教课程。一位40岁的患者陈先生(化名)说,自己最近消化不大好,来挂号就诊,等候的时候刚好听到了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我家里两个孩子,平时一感冒,老人就说,赶紧给他们吃点头孢,听完宣讲我才知道,孩子吃了不少冤枉药,我把宣讲资料带回去,好好给家人看下,以后千万不能乱吃药了!”
除了对患者的宣教,医院同时对医务人员开展“抗微生物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题讲座暨年度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与考核。宋柏杉表示,希望通过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的相关活动,使广大患者了解抗菌药物基本知识,同时强化医护人员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每年一次的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活动,为保障患者合理用药贡献医者的力量。理性对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医院一直在行动!”
呼吸内科副主任李志军主任医师和ICU(一)副主任虞意华主任医师从细菌耐药机制、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及脓毒症的治疗等方面为全院医护人员做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专题讲座。
关于抗微生物药物
你需要知道这两点
1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伤致病微生物,从而使其生长、繁殖受阻碍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
2
抗微生物药物的耐药性增加会怎样?
当微生物(像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标准治疗方法失去效力,从而使感染更难治疗,持续存在并会传播给他人,增加疾病传播和重症疾病的风险,甚至增加死亡率。
别误会了抗微生物药
01
感冒了吃点“头孢”?
感冒大部分是病毒引起的,“头孢”不仅杀不了病毒,还会把肠子里有益菌给杀了,同时培养耐药菌。我们需要做的是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注意通风和冷暖。
02
病好转就停药,就怕有副作用?
抗微生物药物的治疗往往需要有一定的疗程,病没好全就停药,容易让即将“全军覆没”的微生物“死灰复燃”,而还没被杀死的微生物往往是耐药性比较强的,等它们再次壮大起来,治疗就比较难了。所以吃药这件事,还是听医生的吧!该吃几次吃几次,该吃多久吃多久。
03
多用几个药,用贵的药,病好得快?
用药在于精准而不在多。一味用“好”药,多用药,有时候不仅浪费了药物,还会培养耐药菌,能扛过“高级抗微生物药物”这个“劫”的病原菌,一定是病原菌界的“上仙”了。一旦感染了这些病原菌,一般的药就对付不了它了,得用高级抗微生物药,慢慢的,就会把它们培养成“金刚不坏之身”,我们也就无药可用了。
04
有炎症就要吃“消炎药”?
炎症≠感染。感染可导致炎症,但炎症不一定是感染。像一些骨关节炎、心肌炎,很多不是因为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果没有感染,那也没必要吃抗菌药。因此,若发生炎症,应该及时就医,让专业医生来判断炎症的原因,对症吃药。
05
挂盐水好得快,主动跟医生要求挂盐水。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输液不一定更好。注射用药还是口服用药,应该以医嘱为准。
谨记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长期滥用抗菌药物可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细菌乘机生长繁殖,产生新的感染,一般较难控制,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感染加重恶化:自行选药不正确,药物用法用量、疗程等不适宜时均可能导致感染加重。
引起药源性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如药疹、皮炎等。
编辑:珑审核:俊
来源:药剂科
采写:宣传统战部吴婧
本文为医院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