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为墙,旖旎为家,以梦为马,不负韶华。12月12日,第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落下帷幕。今年由于疫情防控原因,本届年会首次采用全面云端全在线方式举办,虽跨越千山万水,但却是一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学术盛宴。
What’sNew全面解析全球皮肤科新进展
作为历年大会闭幕式的经典栏目——“What’sNew”,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李恒进教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医院高兴华教授主持下展开。What’sNew作为重磅演讲环节,将过去一年来发生在皮肤科学界,世界范围内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的新进展,有助于对过去一年中皮肤科发展的成果和进展有了新的了解。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王刚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同医院史玉玲教授,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医院李航教授分别给大家带来了《皮肤科年度基础研究进展》《皮肤病诊断进展》《皮肤病治疗进展》三大主题演讲,分享了相关领域的前沿资讯和最新成果。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李恒进教授(左),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医院高兴华教授(右)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王刚教授
王刚教授主讲《皮肤科年度基础研究进展》,从皮肤科学基础、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皮肤结构功能、皮肤表现遗传、皮肤肿瘤等六个方面展示了近一年来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每个领域都有国内学术领头人做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贡献。王刚教授表示,“目前皮肤科基础研究发展及趋势逐渐增强,从大数据研究包括单细胞组学,空间转录组学到与多学科的交叉包括神经科学和脑科学,再到新材料,新技术的逐渐发展,这些都将在皮肤科领域发挥自己的光芒,也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在科研的方向更创辉煌。”
本届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同医院史玉玲教授
史玉玲教授主讲《皮肤病诊断进展》,分享了在皮肤病中诊断技术、诊断方法、诊断标记物以及诊断标准四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阐述了新诊断技术与方法。在新诊断技术进展方面,史玉玲教授从皮肤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皮肤高频超声、激光散斑血流灌注成像系统-FLPI,数字摄影成像等诊断技术在皮肤肿瘤,炎症性皮肤疾病、美容医学中的应用及疗效给大家做了介绍和展示。
“最新的诊断新方法是机器学习。”史玉玲教授介绍,计算机通过学习大量皮肤病的皮损,皮肤镜及病理照片,对皮肤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其中通过大数据训练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准确鉴别良恶性皮肤疾病,“这些技术的优势在于提升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诊断皮肤病的正确率,搭载于移动端应用程序,方便诊断,通过应用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建立皮肤病百科全书,加强医生对皮肤病的学习,降低患者诊断皮肤病的医疗费用。”
本届大会主席、医院李航教授
“在这场抗‘疫’持久战中,皮肤科领域依然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对于临床实践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外皮肤科医师围绕抗疫人员皮肤黏膜防护发表了大量临床研究,同时越来越多新冠肺炎相关皮肤表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