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却相对滞后,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过敏性疾病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本来对人体无害物质引发的一种异常的身体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可以发生在全身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鼻部、皮肤、眼部、呼吸道及胃肠道,从新生儿、儿童到成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过敏在全球的总患病率高达22%。
二、过敏原会随着时间变化
人的过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1岁半前:食物过敏多见,比如牛奶、鸡蛋(蛋清)等。
青壮年期:警惕花粉过敏和基础性过敏。成年人特别是女性的接触性过敏比较常见,如化妆品、金属饰品、染发剂等。
70岁后:谨防染发剂和保健品过敏。老年人常用的某些药物或保健品可能含有滑石粉、着色剂、乳糖、油类等,可能致敏。
三、过敏常发部位
过敏是过敏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可以发生在不同脏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症状。
皮肤过敏
常见症状:瘙痒、红斑、水肿等
常见疾病:湿疹、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
由于遗传因素及免疫异常等多方面原因,会使人出现皮肤干燥、皮疹的情况,导致皮肤剧烈瘙痒。
呼吸系统过敏
常见症状: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喘息、憋气
常见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按感冒治疗无效,病程持续时间很长,或者第二年同期又发作,就应引起警惕,防止过敏。
五、做到七件事,减少过敏干扰
1.查清过敏原
常过敏的患者只有通过过敏原筛查检测确认源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临床检测过敏原主要有两种方法: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lgE检测。
2.远离过敏原,出门戴口罩
日常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过敏原,外出可戴口罩,少去吸烟及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尽量选择靠窗位置,以免香水、汽油等味道刺激呼吸道,外出回到家要洗脸,清洗鼻腔。
3.清淡饮食
过敏性体质者应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浓茶、咖啡,少吃甜食。同时要少吃“发物”,如海鲜鱼虾蟹等,这类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过敏性哮喘等疾病;酒精、胡椒、小米辣、芥末等也要少吃,有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人更要忌口。
4.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起居应有规律,23点前入睡,不要熬夜;洗脸、刷牙要用温水,经常换洗衣物;枕头、床单、被褥等要经常清洗晾晒;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5.不使用刺激性大的护肤品
选择护肤品时一定要慎重,不宜使用含有香料、酒精和果酸的产品。这类产品对肌肤刺激大,容易引起过敏。
6.选用药物缓解症状
服用抗过敏药前,最好先向医生咨询,服药后效果不佳时,不能擅自加大药量,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更换种类、联合或交替用药。
7.严重时接受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又称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周期较长。一般来说,3-6个月可起效,应该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一般3-5年,可保证疗效多年,甚至终身。
来源:医院
总编辑:黄值山
原标题:《原来,“过敏”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