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健康讲堂防汛期间常见皮肤病防治攻略面

防汛期间,高温、潮湿、蚊虫叮咬......皮肤问题层出不穷,夏季人们穿衣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部分增多,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昆虫等的活动能力增加以及阳光中紫外线增强等因素,导致患皮肤病的概率大大增加。那么该如何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呢?

一、变态反应性疾病

1.湿疹

①临床表现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病变中心一般较重,而逐渐向周围复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皮疹一般呈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

②治疗原则

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硼酸溶液、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并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

③预防

在洪灾灾区长时间接触沙泥污水可导致四肢的刺激过敏。灾区环境中的其他污物同样可能是致敏原。尽量减少或避免与致敏原的直接接触是预防湿疹的基本方法。

2.接触性皮炎

①临床表现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了某些外源性物质后,接触部位过敏导致的皮肤炎性反应,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丘疹或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大疱,破溃后呈糜烂面,偶可发生组织坏死,常自觉瘙痒或灼痛,少数严重患者可有全身症状。

③治疗原则

如红肿明显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硼酸溶液冷湿敷,渗出较少时可外用氧化锌油,无渗液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视病情轻重可内服抗组胺药,泼尼松内服一般用于重度、泛发的炎性反应,一般需在皮肤科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③预防

洪灾灾区长时间接触沙泥污水可导致四肢的刺激性皮炎,灾区环境中的其他污物同样可能是致敏原。减少或避免与致敏原的直接接触是预防接触性皮炎的基本方法。

3.虫咬皮炎

①临床表现

虫咬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主要与节肢动物叮咬有关。洪灾灾区中虫咬皮炎多源于蚊类叮咬,蚊类叮咬后人皮肤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可有一针头大暗红色瘀点,在瘀点周围出现特征性苍白色晕。皮疹反应因人而异,有人被叮咬后毫无症状,但部分敏感者可出现明显红肿,伴剧烈瘙痒和烧灼感。

②治疗原则

症状较轻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皮损广泛,过敏症状严重者可短期服用激素。高敏人群最好随身携带急救盒,其内应包括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③预防

预防蚊类除了会引发虫咬皮炎外,还会传播疟疾等严重疾病,所以灭蚊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室外灭蚊可采用马拉硫磷乳剂或DDT乳剂喷洒,室内灭蚊可采用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喷洒。另外,及时清除暂住区周围的小型积水,可遏制蚊虫幼虫生长,如有条件还可使用蚊香、蚊帐等进行防护。

二、物理性皮肤病:浸渍

①临床表现

浸渍是皮肤病的一种症状,一种继发损害。由于皮肤长时间泡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皮肤变白变软,甚至起皱,久而久之,受浸渍的皮肤容易脱落。好发于长期受浸泡的足部,尤其是足趾间。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容易导致各种继发感染。

②防治原则

主要是避免长期接触污水,避免长时间将皮肤浸泡于水中。外用药只要予以粉剂外用,以保持局部干燥。如有继发真菌或细菌感染,要予以抗细菌或真菌药物外用,注意治疗继发感染。

三、感染性皮肤病

1.毛囊炎

①临床表现

毛囊炎是一种发生于毛囊口的化脓性炎性反应,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毛囊炎的皮损初期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破溃后形成黄痂,痂皮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毛囊炎如向周围扩散形成坚硬结节则为疖,多个相邻毛囊及毛囊周围炎症相互融合形成皮肤深部感染则为痈。

②治疗原则

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早期未化脓者可外用鱼石脂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多发性毛囊炎及较严重的疖、痈应予以内用药物治疗,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③预防

原则是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外伤及积极避免因过度疲劳导致的免疫力降低。

2.脓疱疮

①临床表现

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在洪灾灾区脓疱疮多见于儿童,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澄清,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壁薄,易溃破形成糜烂、结痂。

②治疗原则

通常首选局部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等。对于病变广泛或有系统症状者以及不能耐受外用抗生素者,建议应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如有条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③预防

脓疱疮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化脓性皮肤病,所以应适当隔离患者,避免与其接触。如有条件尽可能多沐浴,消毒所穿衣物,保持床铺的卫生和个人卫生。

3.手足癣及股癣

①临床表现

手癣和足癣是发生在手掌和足跖以及指(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亦可波及手、足背及腕、踝部。临床上可以分为水疱型、角化型和浸渍糜烂型等。水疱型皮损原发损害以小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常伴瘙痒。角化型皮损多发于掌跖部及足跟,呈弥漫性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及干燥。浸渍糜烂型皮损表现为指(趾)间糜烂、浸渍发白,除去浸渍发白的上皮可见其下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瘙痒感较明显。

股癣是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多呈环状或半环状斑片。初于股上部内侧出现小片红斑,其上有脱屑,并逐渐扩展而向四周蔓延,边界清楚,其上有丘疹、水疱或结痂,中央部位可自愈,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②治疗原则

手足癣中水疱型可外用刺激性较小的霜剂和水剂,如联苯苄唑霜剂或水剂等;角化型可外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乳膏,必要时可采用封包治疗;浸渍糜烂型可予以外用咪康唑粉剂,有渗液时可予以硼酸溶液湿敷,皮肤干燥后可外涂霜剂。股癣外用药物治疗通常首选唑类、丙烯胺类药物外用,唑类主要包括联苯苄唑、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等;丙烯胺类主要包括特比萘芬、布替萘芬和萘替芬等。对于上述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泛发或反复发作以及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口服抗真菌药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

③预防

改善居住环境,衣服、被褥等常在阳光下曝晒,穿宽松的衣物可预防股癣。外阴部、腹股沟、臀部等部位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如有条件及时沐浴。尽量消除身体上皮肤癣菌易生长的封闭潮湿环境。

四、寄生虫疾病: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①临床表现

这是一种禽、畜类血吸虫的尾蚴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因常在水稻种植时发生,所以又称稻田皮炎。常因在淡水湖或半咸水海游泳后发生,故称“游泳痒”。在安徽省淮河流常见病原体为毛毕属吸虫尾坳。中间宿主为耳萝卜螺.主要是寄生于鸭类的、牛、羊等。因人不是这些血吸虫的适宜寄主,尾蚴钻入皮肤后可于局部组织内被杀灭,即使进入血液流到肺部,也不能存活。尾蚴侵入后分泌的蛋白酶及尾蚴死亡后释出的蛋白质和多糖均具抗原性,可产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皮炎。

②治疗原则

治疗以干燥、收敛、止痒为原则,应注意清洁,少用热水及肥皂。现浸渍时可外用粉剂(如氧化锌、滑石粉)。糜烂时可用具有消炎、抗感染及收敛作用的溶液进行湿敷,如0.1%依沙吖啶(雷佛奴尔)、20%鞣酸甘油或鞣酸软膏。炎症明显伴淋巴管、淋巴结炎症或发热者,可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治疗。

③预防

如下水作业时穿塑料套服、外用塑料套膜等防止尾蚴钻入皮肤;也可在下水田前涂皮肤防护剂,如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软膏或乳剂。

皮肤科毛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zl/12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