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在我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且尤为“青睐”儿童。
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
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
临床表现与湿疹相似,
因此,常被混为一谈。
实则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疾病。
患病症状
医院皮肤科对区内5所小学
开展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
特应性皮炎的现场患病率约为3%
在进一步了解特应性皮炎之前
先给孩子做一个量表自检
如果以下10个问题中有一个回答是“是”,特别是条目3选项。皮肤科医生提醒,孩子极有可能患上特应性皮炎。
1.您的孩子婴儿时期是否有过奶癣?
2.您的孩子婴儿或儿童时期是否有持续至少半年以上的瘙痒性皮疹?(瘙痒性皮疹好发在颈部,肘膝或四肢。)
3.目前您的孩子在面部、颈部、肘膝或四肢有瘙痒性皮疹吗?
4.您的孩子在2岁以内是否经常出现皮肤瘙痒?
5.您的孩子是否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有清晨或睡醒后连续多个喷嚏,接触花粉、尘螨时出现鼻痒、流涕等。)
6.孩子的母亲或外公外婆是否有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7.孩子的母亲或外公外婆在婴儿、儿童时期曾有与孩子类似的皮炎湿疹?
8.孩子的父亲或爷爷奶奶是否有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9.孩子的父亲或爷爷奶奶在婴儿、儿童时期曾有与孩子类似的皮炎湿疹?
10.您的孩子是否有过全身皮肤干燥的症状?
搬好小板凳认真学习
特应性皮炎
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因其常发于肘窝、腘窝等四个打弯的地方,中医称其为“四弯风”。
特应性皮炎常自婴幼儿时期发病,部分患者延续终生。
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其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三个阶段。
婴儿期呈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状,儿童期及青年期则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状。
从“脾”论治特应性皮炎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与先天禀赋有关,涉及脾、心等脏腑。
近十年来,医院皮肤科围绕特应性皮炎开展系列研究,承担市区两级相关课题多项,并在中华皮肤科学杂志等多家杂志公开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提出从“脾”论治特应性皮炎。
根据对嘉定区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将其主要中医证候分型为心脾积热证、心火脾虚证两型。该阶段病位在“心、脾”,病性以“火(热)、气虚”为主,表现为“虚实兼杂”“本虚标实”,以“脾气虚”为本,“心火(热)”为标。
基于文献研究和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皮肤科拟方健脾祛风汤。
该方由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蝉蜕、白鲜皮等组成。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经临床研究显示,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
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及菌群相对丰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健脾祛风方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发挥治疗作用,具体作用机制尚在研究中。
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该病疗效好,且能很好地规避长期使用激素所带来的副反应,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现阶段,科室还开展了四弯风汤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并与上海中医院皮肤科合作开展除湿止痒合剂治疗特应性皮炎发作期的临床研究,致力于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
皮肤科医生提醒
除及时的治疗外
做好预防和护理
才能有效远离特应性皮炎的侵害
家长注意!
特应性皮炎护理指南
奉上
建议收藏转发~
儿童特应性皮炎
正确的护理方法要注意以下5点
1.合理洗浴:每天或隔天1次洗澡,用32℃-37℃的温水洗澡,洗澡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使用无刺激和低致敏性洁肤用品,出浴后用毛巾轻拍皮肤,不要用力擦。
2.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外用保湿润肤剂是该病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建议给孩子选用合适的保湿润肤剂,建议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应该立即使用,冬季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可选用富含脂类的润肤剂。
3.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酸性物质、漂白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见的接触致敏物为镍、新霉素、香料、甲醛、防腐剂、羊毛脂和橡胶等;认真记录孩子的过敏食物,避免食用。
4.合理的生活起居:避免熬夜和精神过度紧张,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大便通畅。
5.避免剧烈搔抓:瘙痒是该病常见症状,搔抓只能暂时缓解瘙痒,但会带来新的皮损诱发病情加重。因此,建议常给孩子修剪指甲以免抓伤,瘙痒时可以冰敷来缓解,或者用手轻拍患处,但一定要避免剧烈搔抓。
无论儿童还是成年人,
如有类似皮肤病症状的,
一定到皮肤科接受正规治疗。
来源:医院
原标题:《特应性皮炎儿童多见,孩子有这些表现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