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化,生物物质的感染性增加,过敏体质的人也非常多。所以现在有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的皮肤方面的问题,甚至有的人还患上了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方面的问题,但是有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接触性皮炎是什么。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了某个方面的物质产生了一些对皮肤的损害。其实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物质都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因为接触性皮炎是针对个人的情况发生的。重要的是个人还是有没有去发现到是哪些物质导致的?比如说,一些化妆品或者药物之类,其实都有很大的几率引发病症。
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轻一点的人症状还好,无非是瘙痒而已。如果稍微严重一点的就会有发热,畏寒,恶心等症状。接触性皮炎如果没有及时有相应的方法处理好的话,也有可能成为慢性炎症。所以接触性皮炎患者最好及时使用扶真膏,去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者预防,才不会引发全身的触发。接触性皮炎有时候不单单只在一个部位,其他部位都有可能被感染或者造成的皮肤的损害。
接触性皮炎的发病过程
接触性皮炎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刺激性皮炎,引起这种皮炎的过敏物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接触之后1~2个小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另一种是变态反应性皮炎,也就是过敏反应性接触性皮炎。这种皮肤过敏的物质仅引起少部分人发病,也就是这些人对这种物质过敏,这种过敏是身体本身决定的,确切的说是遗传的。
这种过敏发生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致敏期,第二阶段是反应期。
致敏期是抗原进入身体后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效应细胞的过程。具体地说过敏物也叫抗原,但是大部分的过敏物不是一个完整的抗原,是半抗原,需要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之后才算是一个全抗原,这才是我们习惯上称的抗原。这个抗原进入身体后,身体免疫系统就要对抗它、排除它、所以产生了对抗它的物质,在有的地方我们称之抗体,但是在这里我们称之免疫效应细胞。这个过程一般4~25天,平均一周。
致敏期完成后进入反应期,免疫效应细胞生成之后,此时如果皮肤上的抗原还存在的话,这种细胞与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出现了我们临床上见到的症状。换句话说,如果此时皮肤上的过敏物已经消失了,那么这种过敏反应就不会发生了,只有等到下一次皮肤上再出现这种抗原的时候才会出现过敏反应。当然这里说的下一次可以是皮肤上的任何部位、不局限在原来过敏的地方。因为身体内的免疫效应细胞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皮肤的任何部位。第二次引起过敏的时间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之后的24小时之内,比第一次的时间“7~8天”短得多。
临床表现
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物、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症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如为烈性的原发刺激,可使表皮坏死脱落,甚至深及真皮发生溃疡。当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呈局限性水肿而无明确的边缘,皮肤发亮,表面纹理消失。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境界非常鲜明,但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急性期可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亚急性、慢性可表现红斑、粗糙、脱屑、皲裂。根据接触刺激物的性质和接触时间长短,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刺激性皮炎、延迟性急性刺激性皮炎、刺激性反应、累积性刺激性皮炎、脓疱性刺激性皮炎、机械性刺激诱发皮炎等。
如何治疗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接触物有密切关系,首要治疗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该种物质,治疗已出现的症状。
1.寻找过敏原因
详细采取病史,仔细询问与发病有关的环境、所接触的物质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接触时间长短、接触方式、过去有无类似发疹情况等。从病史中来分析与哪种物质可能有关,为皮肤斑贴试验提供依据。一旦找到过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触。
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2.避免刺激
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3.全身治疗
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得宝松肌内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症状减轻后,口服维持。
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软组织炎时,可使用抗生素,轻者给予罗红霉素、青霉素Ⅴ钾、头孢氨苄或磺胺类药物口服;重者静脉给与青霉素、头孢类菌素或奎诺酮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