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心欢喜迎来3天小长假,
结果却被突降暴雨侵袭,
江山大部分人的端午小长假真的泡汤了!
还泡的相当严重!
现在大部分人正经历着清清扫扫,洗洗刷刷的模式
但你以为这样就完了?水灾后一周往往是传染病的高危期!
今天疾控君将介绍灾后防病要点,
继续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灾后皮肤病防治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容易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为“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
1下水救灾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
2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
3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
4外用药物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红霉素软膏涂擦。感染严重时,应用抗菌药物。
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夏季气温炎热、潮湿,蚊虫滋生,容易引起昆虫性皮炎。此外,动物尸体、粪毒等也可导致接触性皮炎。
疾控君
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炎”
1应尽量少接触洪水,注意个人防护,下水应穿戴防护用具。
如若发病,应及时就医,避免搔抓,可外用炉甘松洗剂,口服抗过敏药物。
为了预防和减少洪灾后皮肤病,建议遇灾群众尽量不要接触洪水。
2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应利用各种机会加大宣传,使广大抗洪救灾人员抢险不忘防病,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3合理安排水下作业对高温环境、高湿环境和水中作业时间较长的人员实行换班制,及时分批轮换休息;有条件的话,休息时以清水冲洗全身,降低皮肤表面细菌密度的作用,从而减少感染的机会。
4改善饮食结构少吃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和杂粮,加服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及时补充营养素、维生素。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