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即将来临,小虫们开始苏醒活跃起来,今天的“贵宾”之隐翅虫到底是什么虫子?常见吗?这种虫子真的不能拍打吗?它身体里有什么东西会让人这样呢?从哪些方法预防隐翅虫皮炎的发生呢?我们从认识隐翅虫、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及引起隐翅虫皮炎主要途径等方面来介绍。
隐翅虫
?认识隐翅虫
隐翅虫俗称为“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已知全球有余种。隐翅虫科的昆虫,一般具有细长的身体,主要的鉴别特征是:鞘翅极短,腹部体节外露,大部分可自由活动。
?了解隐翅虫的习性
隐翅虫喜生于田间地头、树林山地、河畔与海边及杂草丛生处,在某些哺乳动物的体表偶有发现。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1.大部分以肉食为主,是农林害虫的天敌;2.少部分喜食腐烂食物或动物粪便;3一些以菌菇、植物的果实和花粉等为食;4.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为毒隐翅虫(为蚁形甲虫,体长0.6~0.8cm,头、胸、腹部为黑色和橘红色相间),白天栖居于杂草丛中,夜间活动、有趋光性。
?引起隐翅虫皮炎主要途径
引起隐翅虫皮炎主要途径:因隐翅虫有趋光性常在夜间活动,当其入室后在灯光下飞行而跌落、停歇在人的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尤其当人们在睡梦中虫子附着于身体时有蚁行感,会自觉地或浅意识地拍打或揉搓虫子,导致虫子具有强酸性体液直接接触腐蚀皮肤和或手上从而引发接触性皮炎(隐翅虫皮炎)。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皮损多为红斑、脓疱,呈条状、点状或片状,以条状或不规则小脓疱,点状者约如绿豆或稍大的鲜红色丘疹及斑块,表面亦可有小脓疱,孤立散在或数个排列呈条状或簇集成群,多侵及颜面部,次为颈部,上,下肢及躯干,少数皮损范围广,炎症较著患者,常伴头痛,头昏及发烧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可肿大,患者常自觉有剧烈灼痛及灼痒感,一般1~2周内痊愈,愈后遗色素沉着或减退斑。
?预防与治疗
及时安装安装纱门、纱窗,预防隐翅虫潜入室内,减少人体接触隐翅虫的机会;
夏季夜晚人们有喜欢在露天纳凉聊天习惯,建议回避在强光的路灯下进行,以避免隐翅虫侵扰;
情侣在公园约会亦应注意杂草丛生处亦有虫子见证你们的“甜蜜的爱情”;
露天电影虫子也很喜欢,当人们在聚精会神地欣赏故事情结时虫子也会与你一道分享(隐翅虫的趋光性,放映机光束招引虫子漫天飞舞);
发现有隐翅虫在身上爬行时,不要用手去拍打、揉搓虫子,可轻轻吹掉或用其他物品将虫子赶走;
当发生被隐翅虫蜇伤或隐翅虫体液腐蚀皮肤时,请及时以肥皂水反复清洗,医院皮肤科就诊处理。
(作者邓向芬钟白玉
校审宋志强)
邓向芬钟白玉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