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代丝雨奇点网收录于话题#2型炎症1个内容#特应性皮炎2个内容#过敏1个内容#奇点网9个内容
身上痒,挠一挠就好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把“痒”当做顶天大事。但对一部分特殊疾病的患者来说,痒可谓是一生的痛。
这就是特应性皮炎(AD)。
瘙痒不止到夜不能寐,忍不住抓挠又会造成严重皮损,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不理解者的异样眼光,这恐怕已经足够令人生畏了……更可怕的是,特应性皮炎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实际上它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患者。
而且,从流行病学角度,包括特应性皮炎在内,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1-3],其中病情严重的患者有可能危及生命。
虽然在临床上,这些过敏性疾病涉及不同的组织器官,通常由不同专科的医生诊治,但从机制上,我们可以给它们一个共通的名字——2型炎症性疾病。
保卫人体的免疫,为何成为疾病?
我们知道,免疫是一整套精巧而复杂的系统,能针对不同的病原体生成不同的响应方案。根据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免疫反应分为1型免疫反应、2型免疫反应、3型免疫反应三个大类。
1型免疫反应通过诱导单核细胞吞噬侵入细胞内的细菌;2型免疫反应诱导肥大细胞、嗜酸/碱性粒细胞和IgE生成,以抵御寄生虫、参与过敏反应;3型免疫反应则是诱导上皮细胞反应,追杀细胞外细菌和真菌的专家[4]。
2型炎症性疾病,是指一系列,包括与过敏相关的疾病。2型免疫应答处于失衡状态时导致2型炎症。而2型炎症性疾病就是以2型炎症作为核心机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一些其他的生理因子相关。
当机体免疫反应由于这些因素失衡,则发展为过度炎症,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1/3型炎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罪魁祸首,2型炎症则是过敏性疾病的核心。
2型炎症是由抗原刺激激发的。一方面刺激激活了2型先天淋巴细胞(ILC2),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DC)将抗原递呈给初始免疫细胞,促使初始的CD4+T细胞分化为经典辅助T细胞2(Th2)。
接下来,免疫细胞分泌了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IL-5、IL13和IL-31,它们的各种作用带来了2型炎症的典型表现。比如说,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应答并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进一步与黏膜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相应免疫功能;IL4和IL13则会刺激嗜酸性粒细胞运输至炎症部位。[5]
正是这些作用共同介导了在组织中观察到的典型2型炎症表现。例如表皮损伤、组织重构、粘液分泌、瘙痒等。
2型炎症引起的组织学变化和疾病表型[6]
需要重视的是,2型炎症可以发生于多个系统,2型炎症的免疫机制决定了过敏炎症性相关疾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症状长期持续且可能反复发作,且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像是痒得抓心挠肝的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发作起来可以危及生命的哮喘、可能导致嗅觉/味觉丧失的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等等。
可想而知,在实际临床诊疗中,2型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们会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专科,针对疾病的表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共同的疾病基础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以核心机制为靶点,将2型炎症性疾病作为一个系统来寻找新的解决方案[7]。
患者多、负担重、治疗难
如果你以为2型炎症性疾病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2型炎症性疾病的患者人群真的大得难以想象。中国有万哮喘患者[8],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17.6%[9],嗜酸性食管炎患病率/10万[10],全球范围内食物过敏积累患病率3%-6%[11],成人特应性皮炎5%-10%、儿童更是达到10%-15%[12]。
这些患者要面临的可不仅仅是一种疾病。2型炎症性疾病具有共通的致病机制,那么从原理上来说,这些患者同时受多种2型炎症性疾病的侵扰也就不足为奇了。
研究数据显示,超过35%的哮喘患者同时患有特应性皮炎[13],而过半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患有哮喘[14]。
特应性皮炎与其他2型炎症性疾病风险升高有关[15]
就算没有共病,患上2型炎症性疾病的体验也足够不美好了。
2型炎症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在长期持续的疾病症状和反复发作下,患者普遍遭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而疾病对外表的影响也加重了来自外界的歧视与误解。
71.2%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遭受过歧视,他们还不同程度地有着心理健康问题,病情严重者考虑或实施过自杀行为[18],超9成慢性鼻窦炎患者报告睡眠质量较差[16],过半严重哮喘患者报告过抑郁症状[17]。
从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顶着严格防疫要求和感染风险去皮肤病门诊就诊的患者,80%是诊断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可以看出这类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相对的,2型炎症性疾病的治疗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一方面,临床医生主要依赖于疾病的外在表现和经验去进行诊断和治疗,并没有对病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另一方面,相应的治疗手段也不足以满足临床的需求,例如《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75.7%的医生对现有治疗方案不满意,主要体现在现有方案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多[18]。
从单点突破到直指核心的未来
既往对2型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往往使用作用广泛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例如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A,它们通过靶向下游介质抑制炎症,但广泛的作用机制也意味着多种不良反应,这提示新的治疗方法应当针对驱动疾病的核心机制,而非仅仅针对疾病表现。
2型炎症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略有差异,但它的关键和核心驱动因子是一致的,即IL-4、IL-5、IL-13三种细胞因子,尤其以IL-4和IL-13为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
IL-4能够启动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诱导2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例如IL-5、IL-13;IL-4也是诱导B细胞产生IgE的关键;IL-13同样有促进炎症和IgE产生的作用,而且在介导杯状细胞增生、平滑肌收缩和粘液产生方面也有参与;IL-5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和在外周系统的存活起到关键作用。
考虑到这三种细胞因子的多种关键作用,它们也成为目前2型炎症性疾病治疗新药开发的重要靶点,尤其IL-4与IL-13存在共同的受体,相应的双通路抑制剂已经在临床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IL-31、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22靶点等都是正在探索的方向。
目前以2型炎症作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已经在特应性皮炎、哮喘和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进展。未来,以2型炎症为靶向的治疗方法会进一步拓展到其他2型炎症性疾病,想必一定能够为久受疾病之苦的患者带来新生。
参考资料:
[1]Asher,M.I.etal.Worldwidetimetrendsintheprevalenceofsymptomsofasthma,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andeczemainchildhood:ISAACPhasesOneandThreerepeatmulticountrycrosssectionalsurveys.Lancet,–().
[2]Pawankar,R.,Canonica,G.,Holgate,S.Lockey,R.WAOWhiteBookonAllergy–:ExecutiveSummary(WorldAllergyOrganization,).
[3]Prescott,S.L.etal.Aglobalsurveyofchangingpatternsoffoodallergyburdeninchildren.
WorldAllergyOrgan.J.6,21().
[4]AnnunziatoF,RomagnaniC,RomagnaniS.The3majortypesofinnateandadaptivecell-mediatedeffectorimmunity[J].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3):-.
[5]LloydCM,SnelgroveRJ.Type2immunity:Expandingourview[J].Scienceimmunology,,3(2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