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某,女,62岁,汉族,退休职工,银川市人,住院号:
主诉:右拇指甲残、疼痛5年,余指继发加重四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年2月份无意间发现右手拇指甲根部有一个米粒样大小的白色斑点,不日斑点增多、逐渐融合成片,半月时间即形成(多大)甲下斑块,且甲板变厚、颜色发暗,表面凹凸不平。患者为此很是担心,遂就诊于中医院皮肤科,被诊为“灰指甲(甲癣)”,经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一周,病情无明显改善。至月底,右手拇指近端甲皱处又见一肉刺,触之不适,遂自行拔除,伤处因自感无任何不适并未在意,照常洗澡,洗洗刷刷,翌日即突发患拇指肿胀、潮红和剧烈疼痛,急就诊于医院皮肤科,被诊为“急性甲沟炎”,经予口服药对症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以及紫外线照射10日,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呈现加剧态势,患处开始出现肿胀、颜色发紫、疼痛及脓液渗出。直到3月初,病情始终未见缓解,经好心人介绍一民间偏方行权宜之治:找到一枚新鲜的猪胆囊,将患指完全浸没入胆汁,套紧手指。患指浸入5小时后即感疼痛剧烈,实在难以忍受,遂自行弃除猪胆,清水冲洗后却发现患指颜色变白,甲板下充满脓液并有渗出,病情进一步加重。万般无奈,又于3月中医院皮肤科,行活检后被诊为“连续性肢端皮炎”(具体检查结果不详),经口服、外用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月余,疼痛仍无明显减轻,甲床脓液渗出仍多。遂于5月初又求诊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经热辐射等治疗3月余,病情还是没有明显减轻。10月初,经朋友介绍,医院皮肤科就诊,被诊为“连续性肢端皮炎”,给予外用药膏2支(具体不详),当日下午18:00左右开始用药敷于甲床周围,结果22:00就发现甲床下脓液大量自行流出,患者喜出望外,坚持连续用药,不日患指甲床开始干燥,疼痛减轻。20天后甲床虽然结痂、指甲自行脱落,但甲床下再次发现有脓液,患指又开始红肿疼痛,病情复旧。11月医院,行系列检查后,并未发现异常病理改变,症状依旧;年,又经朋友介绍,前往南门附近某私人诊所求治,该诊所所谓的“专家”认为:本病乃霉菌感染所致,现虽拇指病发,但会很快相互传染,累及其它手指和脚趾,强调应该拔除所有脚指的指甲才能彻底根除。患者信以为真,于是接受了该“专家”的经验治疗,即开始不仅用外敷药膏(不详)对患指进行治疗,而且将脚趾甲全部拔除,涂抹自制药水(成份不详)多日,结果十个脚趾均发现颜色变暗,甲床红肿疼痛,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年,又间断求诊于当地民间中医,陆续服用中药50余副,并使用多种丸、散、膏、丹等外用剂型行局部涂抹、贴敷治疗半年余,虽部分脚指基本痊愈,然右手拇指病情依旧,并遗有右脚拇指残甲。年又就诊于保伏桥“庞大夫诊所”,经该诊所中药及外用药膏断断续续治疗1年有余,病情未见根本变化。年3月,又发现除右手拇指外,食指、无名指甲床及左手拇指也开始出现脓液,指甲肥厚,伴红肿疼痛,医院皮肤科,经服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片”月余,偶见好转,但不日又患肢疼痛、脓液渗出,痛苦异常。5月下旬,经友人举荐,遂慕名前来我科找贾孟辉主任求治。
年5月22日初诊:
刻诊:
右手拇指:甲板残缺,甲根处红肿,疼痛剧烈,指端干燥,甲下脓液(见下图1)。
图1
右手食指,无名指:甲板残缺,甲半月痕消失,且甲增厚,甲根处红肿,触之疼如针刺,指端干燥,甲下可见脓泡,指腹略肿(见下图2)。
图2
左手拇指:桡侧皴裂开放,无渗出。甲板肥厚,甲根处肿胀,颜色发暗。透甲板可见甲基处发白,按压跳痛,手自然下垂时疼痛加剧,为脓腔形成(见下图3)。
图3
右脚大指:甲残半、甲厚色黄,甲床无肿胀、疼痛(见下图4)
图4
舌象:舌胖有裂纹,色淡少苔(见下图5)。
病情证候分析:
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病因不明。因在破溃的皮损内可以培养出多种葡萄球菌,故过去认为是化脓性感染。但脓疱是无菌的,故现已不认为是感染性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与脓疱性银屑病相同,故有人认为本病与脓疱型银屑病,疱疹样脓疱病是同类疾病。
本病初发于指、趾末端(手指较脚趾更常见),多有局部轻度外伤或感染史。皮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群集粟粒大小脓疱,脓疱干涸后遗留鳞屑、结痂,去除鳞屑或结痂后可见潮红糜烂面或有光泽的红斑。不久原处又有新的脓疱发生,此起彼伏,绵延不断。病变逐渐向近端扩展,可侵犯整个指、趾、手背、足背,但通常不会超越腕、踝关节。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可出现皮下组织萎缩、骨质吸收、指趾变细甚至末端指(趾)节缺失。常伴有甲改变,表现为甲板失去光泽,有纵横沟,甲床红肿,反复出现小脓疱,严重者甲板脱落。可伴有地图舌等黏膜损害。患者自觉疼痛、灼热感,因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导致病变指(趾)屈曲挛缩畸形,活动受限,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
本患年逾花甲,素体厥阴肝阴血不足,复甲爪受伤、感受不时之湿热邪毒,侵及指端而成中医所谓“厥证”。《伤寒论》厥阴病篇有“凡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以阴阳二气不相顺接故也。”患者女性,素体冲任失调,厥阴脉气失充,阴血不足,指端脉络郁阻,复不慎受伤、感湿热外邪,致气血壅滞,烁肉成腐,床烂甲溃,成湿热淫邪,多波及相染,迁延日久而不愈,势成顽疾。综合舌红少苔、有裂纹,脉弦细弱,系厥阴不足、湿热邪毒留恋之象明确。治当养肝阴、清邪毒,益气血、排淤脓为大法。
治疗方案:
1.局部清创、放血疗法:
在局部碘伏消毒、灭菌,阻滞麻醉下进行操作。
以小针刀清除病灶死皮溃甲,以利排脓生肌;
以5号针头点刺局部甲床基底部和指端,挤压放血5-10毫升瘀血,至新鲜血液流出为度,在摁压局部止血。
1日1次,连续3天。
(1)清除死皮、溃甲
(2)甲床基部点刺放血疗法
2.口服中药汤剂: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方》第条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条原为厥阴血虚寒凝,经脉阻滞,气血不利之血虚寒厥证而设。即厥阴血气虚寒,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指端厥寒疼痛、脉细欲绝等。以当归四逆散方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患病位在指端,证属厥阴血虚,气血失畅,邪毒阻滞、甲溃成脓。当以当归四逆散方化裁而治,重在温经通络,益气养血;兼以清热攻毒、化瘀排脓。遂拟方如下:
桂枝15g忍冬藤15g连翘15g当归15g
金银花15g丝瓜络10g乳香15g没药10g
黄芪30g白芷15g通草10g杭芍15g
炙甘草15g桑枝30g羌活15g地龙30g
桃仁10g龙骨15g牡蛎15g珍珠母15g
苏木10g党参15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温再服,饭后服用。
3.辅助输液疗法:
参芪扶正注射液毫升,静脉滴注,日1次,7日1疗程。
年5月26日二诊:
经上法治疗3天后,患者患指疼痛明显减轻,甲床基底部脓疱也明显减少,患指颜色变得红润起来,心情颇好。继续上法治疗。
年6月3日三诊:
患者自述连续放血治疗1周后,效果甚好,但停止治疗3天后,患指甲床基底部又散见小的脓疱,有夜间开始疼痛。
遂调用外治法治疗,继续观察。
方法:鸦胆子粉,芝麻香油调制成膏状敷贴于患部。每次贴敷2小时,1日1次。
连续1周。
鸦胆子苦、寒。有小毒,归大肠经、肝经,鸦胆子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的功效,鸦胆子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外服鸦胆子粉冲洗干净后,可见腐脓外溢,疼痛缓解。
年6月7日四诊:
患者由于心重急切盼望早日康复,自行贴敷外用药24小时1换,结果发现患指甲床基部的脓疱似乎多了,但疼痛明显好转。嘱其再行贴敷外用药,已观后效。要求患者勤换药,2小时1贴,相隔2小时再用,1日不超过3次。
年6月11日五诊:
嘱患者在外敷药物的同时口服四环素片0.5g一日四次。患者自觉疼痛减轻明显,指甲底部脓液未再生长,治疗方案同期,继续观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