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他们,是最需要保护

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19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是“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

回首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为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坚实防线。

其实,医务人员平时在治病救人时就经常暴露于生物、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中,并处于高度紧张及心理学过度应激状态,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需要面对并处理,有生命危险的个体、群体,他们所接触的职业性危害,既有慢性长期的影响又有急性突发性的危害,所以,他们也是最需要被保护的人。

医务人员都要面对哪些职业危害因素?

种类:病原微生物(如冠状病毒、HIV病毒等)、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不良后果: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等感染性疾病。

常见工作岗位: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

种类:紫外辐射、激光辐射等。

不良后果:※可引起随机性效应(癌症和遗传效应)和确定性效应(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局部器官和组织的放射性损伤)。

※紫外辐射急性暴露可引起急性结膜角膜炎、结膜炎及急性光接触性皮炎,长期慢性暴露可增加皮肤癌发病风险。

※激光束的直射或反射可引起眼部急慢性病变,直射皮肤可引起灼伤。

常见工作岗位:

※放射性物质常见于放射诊断、介入治疗、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

※紫外辐射常见于采用紫外消毒的区域。

※激光辐射常见于使用激光治疗设备的区域,如康复理疗中心、手术室、皮肤科等。

种类:医院制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原辅料、手术室消毒用有毒化学品和麻醉废气等。

不良后果:

※皮肤、眼部化学性灼伤。

※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损害。

※急性中毒或引发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

常见岗位:检验科、病理科、临床实验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肿瘤科、药剂科等。

种类:长期受力、重复操作、不良姿势、重体力劳动等。

不良后果:可致肌肉、骨骼、神经等系统损伤。

常见岗位:口腔科、康复科、急诊科和手术室等。

原因:长期加班倒班的工作方式、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医患纠纷等。

不良后果:易产生抑郁、焦虑,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

常见岗位:所有医务工作人员。

没想到医务工作者竟然暴露在这么多隐藏的风险之下!

医疗卫生机构如何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提供整洁卫生、绿色环保、舒适优美、和谐和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培训、健康指导工作。

※采用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设备设施,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编制应急预案,配置应急设施设备及急救用品,开展应急演练与评估。

医务人员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职业健康?

※要清楚自己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和不良后果。

※要了解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体检等职业健康服务。

※养成健康良好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争做“职业健康达人”。

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是对医务人员最好的保护,如果你有从事医务工作的家人或朋友,记得经常给他们一个爱的抱抱哦~

撰稿: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琅张巧耘

参考:《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促进指南(试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zz/14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