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猪疥螨寄生于猪的表皮内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感染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本病以皮肤剧痒和皮肤炎症为特征,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秋冬和早春季节。且分布广泛,各地都有发生,尤以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差,特别是阴暗、潮湿和拥挤的猪舍最易感染和流行,一般感染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成为僵猪甚至造成死亡。
病原介绍
病原体形态结构成虫圆形,浅黄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虫体前端有一呈蹄铁形的咀嚼式口器(假头),由l对有齿的螯肢和l对圆锥形须肢组成。假头往后为躯体(胸部和腹部,但无明显界限),躯体的腹面有4对短粗似圆锥形的足,前2对朝前,较长大伸出体缘,后2对向后,较短小,不伸出体缘,第二对和第三对足之间相距较远。每对足上均有角质化支条,第一对足上的支条在虫体中央形成l条长杆,每对足上具2个爪和1个具短柄的钟形吸盘或长刚毛。虫体背面有细横纹、锥突、圆锥形鳞片和刚毛。肛门位于虫体后端的边缘上。
雌虫大小为(0.33-0.45)mm×(0.25-0.35)mm,前2对足上具柄和吸盘,后2对足末端是长刚毛,生殖孔位于第一对足后支条合并的长杆后面。雄虫大小为(0.2-0.23)mm×(0.14-0.19)mm,第一、二四对足上具柄和吸盘,第三对足末端为长刚毛,第三和第四对足的后支条互相连接,生殖孔位于第四对足之间,围在一个角质化“V”形称为生殖帷的构造中。虫卵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umxum。幼虫有3对足,体长0.11-0.14mm。
若虫4对足,外形与成虫相似,体形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成熟。
生活史
疥螨的发育过程包括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成虫在宿主的皮肤内挖掘遂道,以宿主皮肤组织和渗出淋巴液为营养。雌雄交配后,雄虫不久死亡,雌虫可在隧道中存活4-5周,并在隧道中产卵,l条雌虫一生可产40-50个虫卵。虫卵孵化出幼虫,其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毛间的皮肤上开凿小穴,在里面蜕化为若虫。若虫也钻人皮肤挖掘狭而浅的穴道,并在里面蜕化为成虫。整个发育周期为8-22d,平均15d。
流行病学
1、易感性: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
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猪是主要传染源。而猪疥螨的感染途径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直接接触感染是由于患病猪和健康猪合群饲养,一起放牧,拥挤及交配时,疥螨可从病猪身上爬到健康猪的身上而引起感染。间接接触感染是通过被虫体污染的工用具,病猪蹭过痒的饲槽、墙壁、栏杆、放牧时经过的树木,健康猪再到这些地方蹭痒而引起感染。此外,也可通过散放的畜禽、狗、猫和猪圈内的老鼠,以及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进出猪圈舍时都可传播病原。
3.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为秋冬和早春,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光照不足,猪体的毛长而厚,冬季室外天气寒冷,门窗关严,通风较差,猪又多挤在一起爬在窝内垫草上,皮肤温度增高,再加上有的猪小便在舍内,或是秋天和早春下雨天气,圈内湿度增大,皮肤的湿度也相对增大,这些环境都有利于猪疥蟥的发育、繁殖和蔓延,从而引起猪疥螨的发生和流行。春末夏初,猪体换毛,猪舍窗户打开,通风改善,猪又常在室外活动,皮肤接受阳光充足,尤其是夏季阳光照射和室内外干燥的情况下,不利于疥螨的发育和存活而大量死亡,症状减轻或完全康复。但也有少数疥螨潜藏在不见阳光的皱褶处,成为带虫猪,入秋后,即可引起螨病的复发。
营养不良而瘦弱的猪,患其他疾病机体抵抗力降低及幼龄猪都易感染本病,病情严重,症状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抗螨免疫性增强(年龄免疫)的结果以及营养状况良好的猪,疥螨的繁殖也慢,从而症状轻微或不发病。
4.潜伏期:一般为2-11周。
临床症状
1皮肤过敏反应型皮肤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容易感染主体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增多,主要临床症状如下:
1、乳猪、保育猪多容易感染,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
2、乳猪、保育猪疥螨病感染初期,从头部、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
3、猪感染螨虫后,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常起自头部,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黑色),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黑色痂皮,并引起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由于发痒,影响病猪的正常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
4、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脱毛。寒冷季节因脱毛裸露皮肤,体温大量散发,体内蓄积脂肪被大量消耗,导致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引起死亡。
5、猪疥螨感染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造成猪皮肤的损坏,容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造成猪发生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2皮肤角化过渡型1、随着猪感染疥螨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常用蹄子搔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皮肤,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出血。
2、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皮肤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仔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母猪感染。
经产母猪身体、耳部皮肤过度角化肥猪皮肤瘙痒,在墙壁上摩擦皮肤肥猪皮肤瘙痒,用后蹄搔痒。
总之,剧痒、脱毛、结痂、皮肤皱褶或龟裂和金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后形成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特征。
治疗方案体虫清1:倍水稀释,猪体喷淋,间距4天重复一次。喷淋前斤饲料添加伊美芬g+肾舒g+葡萄糖10斤饲喂7天效果更佳。规模猪场的种群3个月1次;商品猪50日龄一次,日龄一次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