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治不愈的ldquo面部皮炎rdq

图一

图二

最近门诊接诊了一位女性患者,右侧面部红斑2年,医院治疗,诊断为“面部皮炎”、“面部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疾病,口服抗过敏等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且面积逐渐扩大,经熟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初诊时见右面部大片状红斑,色泽不均,上伴散在性丘疹及鳞屑,边界尚清楚,未成环状改变(见图1)。接诊医师行面部皮屑真菌双重荧光染色检验示“阳性”(见图2)。初步诊断:面癣。给予口服抗真菌药服用,1周后复诊面部皮疹基本消退。

面癣是临床上误诊较多的皮肤疾病,临床误诊原因分析:1、诊断思路先入为主,对本病警惕性不够,对有边界清楚的、炎症较明显的面部皮疹未想到面癣,一开始就把面癣当作接触性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治疗,特别是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造成误诊误治,经久不愈。2、对病情缺乏深入分析,对首诊疾病治疗收不到预期效果,未仔细检查面部皮损边界是否清楚,复诊医师盲目跟从也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3、许多医疗单位多数未开展真菌学检查,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目前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皮肤真菌检查,即使开展也多为传统显微镜镜检,KOH湿片法主要依靠技师主观判断结果。KOH湿片法背景深且繁杂,低倍镜下菌丝与角质细胞、纤维等形态结构类似,高倍镜下油脂、药物、气泡等与孢子亦难以鉴别,导致结果呈假阳性和假阴性,对操作者的专业技术要求高,长时间阅片易产生视觉疲劳,初学者较难掌握。我院自年引进并开展“真菌双重荧光染色”检查,本检查是目前快速真菌检查最新技术。荧光染色法菌丝和孢子荧光强度高,背景干净,菌体结构清晰易辨,与角质细胞、纤维等区别明显。荧光染色法和双重荧光染色法阳性率高,简单快速易学,对技术人员和设备要求不高,易掌握。双重荧光染色法是在荧光染色法基础上改良的一种双染色法,增加了显红色的CYP51蛋白荧光染料。活菌时,菌丝呈蓝色荧光,当真菌死亡后,大量染料进入菌体内与CYP51蛋白结合显示红色荧光,以此鉴别真菌是否具有生命。

参考文献:

[1]金海生,许爱娥.面癣23例误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2):-.[2]徐瑾,何咏,黄玲珍,等.荧光染色法、双重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甲真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15(3):-.

医院皮肤科

★医院皮肤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idnrn.com/pyzd/146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