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Acuteretinalpigmentepitheliitis,ARPE)是一种罕见的特发性炎症性视网膜病变,由Krill和Deutman在年首次发现,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Krill和Deutman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是ARPE的炎症原发部位。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在ARPE病人的OCT检查中发现: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外层存在高反射性病变,提示外层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可能是炎症的原发部位。但是,由于ARPE较为罕见,只有少数病例报告可提供OCT特征描述,同时进行OCT和视力变化相关性的研究更是从未报道过,因此不能对ARPE的原发部位的阐述提供有力证据。
近期,医院眼科的研究人员对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病例研究,探究了ARPE在发病起始阶段及恢复过程中经SD-OCT观察的形态学特征和相关的视力变化(VA)。
SD-OCT显示ARPE炎症病变始发部位
嵌合体带(interdigitationzone,IZ)(即感光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的交界区)是ARPE炎症的原发部位。
证据呢?
1.四例病人SD-OCT皆显示炎症早期穹顶状高反射性病变位于椭圆体带(ellipsoidzone,EZ)和嵌合体带(IZ),同时伴随外界膜(theexternallimitingmembrane,ELM)上移,RPE/Bruch膜复合体仅轻度增厚。
1例患者右眼的临床表现
(A.眼底照相显示黄斑部细微色素点伴低色素轮环绕。B.血管荧光造影显示黄斑部轻度透射荧光。C.吲哚箐绿血管造影无异常。D.眼底自发荧光显示黄斑中心凹轻度荧光。E.OCT显示穹顶状高反射性病变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外层。EZ和IZ被破坏。RPE层轻度增厚。ELM向上偏移。)
2.嵌合体带(IZ)病变最后恢复且嵌合体带(IZ)恢复视力明显提高。
ARPE受损视网膜结构恢复的顺序:
(1)在SDOCT中高反射性病变高度下降,向上移位的外界膜回到其正常位置,但其形态尚不规则;
(2)高反射性病灶完全消失;
(3)ELM的恢复;
(4)EZ的恢复;
(5)IZ的恢复。
ELM,EZ,IZ的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4.3±5.2,7.3±7.2,12.5±12.4周,且恢复时VAlogMAR分别为0.24±0.23(分数法视力为20/40)、0.09±0.07(分数法视力为20/25)、0.05±0.06(分数法视力为20/20)。当IZ恢复时视力明显提高。
ARPE炎症的原发部位不在RPE
虽然该研究存在着诸如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回顾性病例分析等限制性因素,但仍旧提供了对ARPE急性期OCT特征以及视网膜各层恢复时间和视力变化相关性的新发现。
综上所述,SD-OCT显示ARPE炎症病变始发部位位于光感受器的外节层,而不是外界膜层。RPE在疾病发病过程中仅轻微和短暂地参与。
原文:
白癜风治疗方法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